主题教育又有新要求!中央专门印发的这个通知强调了哪项重要内容?
上观新闻 作者:梅丽红 2019-08-01 07:19:40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在我们党98年建党史、70年新中国执政史的特定时空中展开的。“不忘初心”就是要牢记“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牢记使命”就是要搞清楚“为什么出发?我们要到哪里去?”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有不断前进的内驱力。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这段话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与中华民族的任务和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初心和使命由中华民族的苦难所孕育
近代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二是实现国家的工业化。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列强凭借武力和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一系列利益和特权,中华民族由此丧失了自身的独立,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之间的矛盾也成为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曾付出过自己的努力。义和团运动作为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反帝爱国运动,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但它抵御外侮的强烈愿望又是同陈旧的天朝观念和自然经济的保守意识连在一起的,最后反被清王朝叛卖而告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政权,使中国历史前进了一大步,但它却没有足够的力量解决收回已经丧失的主权以及防止主权继续丧失的问题。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在中国,事情非常明白,谁能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谁就能取得人民的信仰,因为人民的死敌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而特别是帝国主义的缘故。”
在中国近代,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代名词,但由于外国资本利用不平等条约所享有的特权,可以通过投资获取最大的利润,因此中国资本没有办法与它竞争,不仅如此,还要仰仗它的鼻息求得生存。此外,近代中国科学文化教育的落后人所共知,政治黑暗没有民主更不待言。所以,从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到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再到“采西学,制洋器”的洋务运动,都曾试图在“器物”层面谋求强国之路,但没有成功。而以君主立宪制替代君主专制的戊戌变法,以及效法欧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则是力图在政治现代化层面改变中国的困境,但最终以“戊戌六君子”被杀、袁世凯复辟帝制而告终。
1915年以思想启蒙为主旨的新文化运动,尝试在文化的最深层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在这场思想解放的潮流中,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真理因十月革命的成功而被证明。从推崇英美民主主义思想转向社会主义思潮,这在党的创始人陈独秀身上表现得非常典型。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时,美国总统威尔逊大谈“国无大小一律平等”,陈独秀因此在《每周评论》中称赞“美国总统是世界第一大好人”。然而,在巴黎和会上,中国要求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主权,却遭到列强公然反对,将山东的权益转送给了日本。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内部涌动的爱国主义潮流同十月革命后出现的世界社会主义潮流相交汇的过程中发生的,中国共产党也是在两大进步潮流的交汇中、在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融入到政党的历史使命。从此,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开始有了根本的改变。
初心和使命激励共产党人接续奋斗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仅过了一年,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从而明确了党的现实纲领,即最低纲领,而当时其他的政党、政治家、知识分子都不曾有这样的认识。为了贯彻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党又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任务。此后,统一战线即党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成为党最重要的策略思想,成为党的一大重要法宝。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党的四大通过总结国共合作经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并首次提出了工农联盟的主张,这就初步解决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及其实现问题。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表明国共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北伐战争,从中得利的并不是革命本身,而是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动,表明蒋介石代表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利益。
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失去了城市,但在退出城市的过程中又得到了农村。这种得与失一开始并非自觉选择,而是在仿效俄国革命在城市取胜经验没有成功的情况下,通过对国情的认真研究,才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之路。经过屡仆屡起、濒绝而又复生,中国共产党以强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先后实现了从大革命失败向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促成全民族抗战而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以民心所向、摧枯拉朽之势赢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经历了百多年屈辱和多难的中华民族终于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起来。
随后,中国现代化正式开始起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从1949年到1952年,中国共产党以强有力的手段,先后成功地解决了稳定市场物价、统一全国金融、遏制通货膨胀、调整工商业结构及完成土地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迅速地稳定了一百年来始终处于动荡状态的中国社会,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动员能力极强的现代国家体制。1952年至1957年的“一五”计划,新中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41%,手工业总产值增长了83%,农业总产值增长了25%。从这些统计数字中不难发现,国家强大与人民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辩证关系,当国家衰弱时,就必须迅速增强国家实力。1964年12月,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同时,明确提出了两步走的现代化道路,即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这样,到1980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了15.1倍,年均增长9.4%。揆诸世界现代化历程,这样的成就相当出色。
新中国最重要的成就当属军事国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并不拥有先进武器,却能够获得最后胜利,说明中国只要确立起大一统国家和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就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强国抗衡。而随着“两弹一星”等尖端军事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12月,邓小平首次把四个现代化具体化为“小康之家”,并构想了现代化发展的“三步走”战略。这就是: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在邓小平绘制的现代化蓝图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大胆探索、敢于创新、砥砺前行,至2000年,“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胜利实现,GDP年均实际增速为9.6%,人均GDP达到949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沿着“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党的十六大首次把“社会更加和谐”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又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使现代化的阶段目标在前进中不断提升。至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初心和使命铸就新时代的辉煌
迈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现代化建设目标也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了更好的对接。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安排,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战略重点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将转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谋划,2035年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内涵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文明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因此,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最现实的使命担当。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和艰苦卓绝的努力,以合乎国情的方式,交出了一份令世界惊艳的发展成绩单。至2018年,中国GDP突破90万亿元,占世界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1.8%跃升至2018年的16.1%,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跻身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在这场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实验中,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在超十亿级人口的大国,以和平的方式成功发展,不仅破除了现代化道路“西方中心主义”的教条,超越了西方国家“强权独占”的发展逻辑,为多元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而且破解了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个历史性难题,即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通过社会主义实现向现代化的跨越,使社会主义百年实践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也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就是建立在这样成功和独特的现实基础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将沿着“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新时代新使命需要新担当新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守住初心、践行使命重在真抓实干。新时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直面困难、问题和矛盾,乐于帮民解困,勇于承担责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做到在实处见真功,以实效显分量。使命引领未来,担当激发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必须以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开辟明天的新辉煌。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育长、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