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商城县以“红旗渠精神杯”和“信阳精神杯”竞赛活动为载体,因地制宜,及早安排,多措并举,快速推进,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15亿元,铺开各类冬修工程2200余处,整修塘堰坝550处,开工除险加固水库38座,解决农村饮水安全4.98万人,开挖整修万方大塘420口,清淤沟渠108.5公里,疏浚河道13.5公里,完成土石方510万立方米,投入工日300万个,机械台班3.6万个。
一、转变观念早部署。受极端气候条件影响,商城县从 2009年至今连续四年发生持续干旱,全县上下充分认识到了水利基础薄弱的现状和兴修水利的必要性、紧迫性。今年入秋以来,县委、县政府及时启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主要领导多深入乡镇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总结旱灾发生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根据实际,科学编制了《商城县2013—2014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并与10月18 日,提前召开了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作动员大会,对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会上明确将拿出400万元奖金对先进乡镇和重点民营水利工程进行奖补。12月5日,又组织召开了由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县委书记、政府县长亲自带队观摩全县冬修水利工程建设现场,逐处点评,并作重要讲话,促进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平衡发展。
二、创新机制聚民资。通过坚持政府主导,项目带动,奖补促动,民营互动,合作社联动,重点解决水利建设投资难题。除捆绑合理使用各类项目资金外,不断拓宽资金投入渠道,以 “一事一议”和政府奖补投入带动各种民营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广泛聚集各类民营资金370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其中,观庙镇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导群众投资500万元,治理万象河河道1.7公里。鄢岗镇群众组建的华豫合作社按照“山上建果园、围山塘相连”的思路,利用坡改梯项目流转土地8000亩,投入资金230万元,整修大塘11口,水面近60亩,实行林业、水利综合治理,循环发展。鲇鱼山办事处群众个人投资60万元开挖高标准平塘大塘,面积近30亩。双椿铺、河凤桥、上石桥等中北部乡通过捐资、“一事一议”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宁西铁路复线建设取土机遇,积极协调取土开挖大塘共60余口。
三、围绕中心抓结合。各相关部门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重心,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旅游开发、生态建设、抗旱救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汤管处七里冲村、伏山乡里罗城村等乡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修塘、渠等水利设施,改善村庄环境面貌;东南部乡镇结合旅游发展,打造精品亮点工程,提升旅游品位;中西部乡镇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整修门口当家塘;上石桥、鄢岗等北部灌区乡镇与提高抗旱能力相结合,建设了一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水利;油茶和茶产业以及水产养殖重点乡镇,大力实施综合开发,场面大、效果好。
四、严格督导促平衡。商城县采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巡视督导,三名副县长带队定期督导,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跟踪督导,县农口部门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强化督导。特别是对重点工程、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和行动滞后的地方,采取得力措施、大力督导,并将督导结果进行综合排序,每15天全县通报一次,作为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结验收评比重要依据。新闻、宣传、广电部门加大工作宣传,在县电视台开辟“冬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系列报道”,组织记者深入各地进行采访,树典型、造声势、推先进、曝后进,形成社会关注水利、群众监督水利、部门配合水利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全县持续开展“兴农杯”竞赛活动,县委、县政府出台考评细则,将各乡镇冬修水利纳入年度目标综合考核,根据督导和考评结果,年度排出一、二类乡镇,分别进行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