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省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在厅机关15楼道德讲堂认真学习最美水利人--济源市水文水资源局河口水文站站长孙常祯先进事迹报告会。
孙常祯同志是河南省济源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的一名普通职工,1982年子承父业来到河南省济源水文站工作,他敬业爱岗,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刻苦钻研水文业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练就了过硬的测报本领,成为济源水文站的业务骨干。随着水文事业的发展,监测手段从过去的人工观测为主逐步过渡到自动采集与发报,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孙常祯,以顽强的毅力,在工作中勤学苦练,很快熟悉了各种仪器的性能与特点,掌握了操作技巧,不但出色完成了济源水文站的各项测报工作,而且于2011年取得了水文技师资格。
2013年7月17日至7月19日,受副高边缘的西南气流及辐合线影响,流域普降大到暴雨,河口水库入库代表站(拴驴泉站)于7月18日9时29分开始起涨,起始水位278.09m,流量186 m3/s, 7月19日13时,水位涨至最高水位280.11m,最大洪峰流量592 m3/s,期间由于上游张峰水库放水,洪水过程持续时间较长,7月20日12时39分水位落至278.30m,流量222 m3/s,7月29日17时本次洪水过程结束,水位落至276.59m,流量5.40 m3/s。期间大雨一直在不停地下,在去观测点的路上,眼见洪水如猛兽袭来,瞬间达到他的膝盖,河道两旁的大量树木连根拔起,道路淹没,他没有惊惶失措,沉着冷静地制定测洪方案,密切观测水位,及时向河口水库防汛指挥部报汛。他坚定一个信念:为了河口水库建设项目的安全,不管多大水也要做到测得到、报得出、报得准、报得及时。
在抢测洪峰的过程中,受暴雨洪水影响经常停电,给测流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夜晚,站上停电,他只能一手打着手电筒,用另一只手摇水文缆车观测水位,抢测洪峰,及时向河口水库防办报告水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位在不停上涨,洪水裹挟着树木泥沙已将基本水尺,上下比降水尺冲毁,测报设施严重受损,正常测验已不能进行,他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用中泓浮标方法施测流量。面对凶猛的洪水,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奔跑在如注的暴雨之中,每测得一次流量都要付出很大的艰辛,克服重重困难,抢测到洪水的变化过程,测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确保水库施工安全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自参加工作至今,三十个寒暑更迭,孙常祯同志始终坚守在水文勘测第一线,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水文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获取了一组组珍贵的水文数据,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水文事业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对年轻的同志说到:“咱们干的是基层工作,在没有人烟的地方默默的吃苦,为的是什么?说实话,即便你偷懒,即便你粗心大意别人也不知道,可咱得对得起咱的良心,做咱们水文工作的,最重要的就是咱们的那一份责任心!”就是这样,他从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做起,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水文现代化建设作出无悔的奉献。他觉得能为济源人民服务,能为防汛减灾工作贡献力量,他感到非常自豪。
驻守河口水库入库站的这两年来,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和忍受的困难,经受了无数次狂风暴雨和洪水的严峻考验,出色完成了测报任务,保证了河口村水库的安澜。他做的事情很平凡,平凡得不被人们关注,但平凡的岗位更能锤炼人的意志和信念,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崇高精神,他不愧为一名河口村水库的防汛抗灾的“哨兵”。
会后,带着听取报告会的深刻体会和感动,广大干部职工展开了热烈地大讨论,尽情地抒发爱水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