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部栏目
  • 全部栏目
  • 水文要闻
  • 工作动态
  • 行业信息
  • 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
  • 政策法规
  • 规范标准
  • 通知公告
  • 水资源监测
  • 水环境监测
  • 水情信息
  • 专题专栏
您现在: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水文要闻 » 正文
赴山东水文局学习考察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12-02-27 12:09:09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580

为了学习借鉴山东省水文工作的先进经验,促进我省水文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工作安排,2月9日-12日,我们组成了由原局长带队,总工、水质中心、办公室等6人,赴山东省学习考察小组。考察中,我们听取了山东、青岛水文工作介绍;实地参观了山东省水文局下辖的四家公司(山东水文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印务公司、大禹公司、河海公司)、青岛市水文局及下属的平度市水文局(县级水文局);并就水文体制建设、水资源管理、水文监测工程建设、水文经营创收和水文测站建设与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座谈交流。这次学习考察虽然时间很短,但大家感受强烈,认识深刻,启发很大,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我们的所见所闻和主要感受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山东省地处黄河流域下游,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800多万,全省设有济南、青岛等18个地级市、共140个县(市、区)。境内主要河流除黄河横穿东西,大运河纵贯南北外,中小河流密布全省,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46条,300—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07条。山东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80.9mm,降水量分布自南向北递减。

山东省现有国家基本水文站148个,辅助水文站176个,水位站17个,委托雨量站662个。在现有国家基本水文站网中,有国家重要水文站39个、省级重要水文站48个,向中央报汛的水文站90个、水位站12个、雨量(委托)站34个。

山东省现有18个市级水文局,全省水文系统在职职工1115人,省局机关125人,离退休职工481人。2011年省编委正式批准山东省水文局为副厅级(只设局长),省局机关为5个处,市级水文局为副处级(青岛为正处级)。

此外,山东省水文局对我们这次学习考察活动高度重视,给予友好热情接待。考察期间,我们每到一处所在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都出面接待,陪同参观,介绍情况。整个考察过程中,山东省水文局的同志们态度友好,热情洋溢。第二个特点是学习考察项目较多,安排的内容丰富实在。在4天的考察时间内,他们分别在济南、潍坊、青岛等地安排了多个考察项目,除了情况介绍、座谈交流外,我们还实地参观了机关、企业、工厂、基层测站、城市道路积水监测站等。考察过程中,他们的情况介绍,仪器设备的展示都比较实在,基本上是毫无保留地反映了目前山东水文的真实情况。第三是大家求知欲高,学习考察提问积极。考察组6位同志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到山东水文局,大家十分珍惜此次难得的学习考察机会,特别是对山东水文工作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兴趣浓厚,每到一个单位都积极地看、听、记、问,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广泛地收集资料。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大家争相提问、发言踊跃,所提问题有质量、有深度。同时,大家还利用乘车、吃饭等时机向他们提了大量的问题,力求尽可能多地学习了解山东水文。

二、总体感受

学习参观中我们发现,他们在面对着与我们几乎相似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情况下,却取得了非凡的工作业绩,有的甚至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形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一)党委注重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同全国其他省份一样,前几年山东水文的基础条件比较差,遗留问题比较多,广大干部职工求跨越求发展的愿望强烈。面对这些问题,他们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他们认识到要加快发展,实现好广大职工的美好期盼,党委“一班人”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树立求真务实的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真抓实干的精神。实践中,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与此同时,这几年他们还用“四个坚持”营造全系统和谐稳定、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一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和分工负责制,凡重大问题特别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都由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注重问计于民、取智于民,党委班子每年听取机关每位同志的意见建议后,进行认真归纳梳理、并逐一研究落实。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大家谈活动,不断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比如,今年他们又开展了“我是水文局长,今年工作抓什么、怎么抓”大家谈活动,广泛征求每个职工的睿议良策。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好职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为职工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做好事。他们除了为职工解决医药费、饮水安全、伤亡人员抚恤金等外,还想方设法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及时兑现省局全国精神文明奖。另外,重要节假日还积极为职工筹办福利。四是坚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连续7年省局机关保持了全国文明单位荣誉,7部门被授予省级青年文明号、19个单位获全省水利系统文明单位。通过以上这些工作,广大干部职工切实感受到了工作环境在改善、生活条件在改善、福利待遇在改善,大家人心思上、人心思进,快乐工作、和谐干事。

(二)善于沟通协调、赢得支持,理顺了水文工作机制。这些年,山东水文人在做好内强素质的同时,还坚持不懈地抓了外树形象的工作。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水文要发展更需要一个良好外部环境,他们坚持不失时机、主动汇报、及时沟通,营造了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的良好外部环境。水利厅党组高度重视信任并全力支持水文工作,省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等部门格外关爱水文。正因如此,水文职能得到扩充,体制得以理顺,工程带水文得以落实,资金投入得到大幅增长。2011年,争取水利厅、发改委、财政厅联合出台了《山东省水文监测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争取水利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山东省水文监测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了省水文机构对水文监测工程的建设管理负总责,明确了水利工程必须带水文,强调了没有水文设施的水利工程不予审查、不予立项。山东在全国率先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水文局主动请缨争取承担了区域水资源监测工作。他们还积极争取了水利部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等。经过协调,目前他们省、市水文局体制已全部理顺,实现了统一管,体制顺、规格顺。仅2011年省财政水文经费投入达2.39亿元,13个市级水文局地方财政投入2000多万元。同时,水文人的价值和地位也日益凸显。市水文局列入了政府管理序列,多个市财政局还设立了水文专户。水利厅对市政府的水利改革发展绩效考核中,水文工作考核已由前几年的2分提高到了6分。对市水利局重点工作考核中,水文局也具有5分的话语权。这些已经足以影响到市政府和水利局在全省的排名。水文工作纳入市政府、水利局绩效考核体系,就自然形成了政府关心水文、水利局支持水文的倒逼效应。

(三)勇于担当、锐意进取,提升了水文的地位。学习考察过程中,我们还深切地感受到,山东水文人不仅善于沟通协调,而且更敢想、敢干、会干、敢为人先。比如,区域水资源监测工作,责任重、压力大,是全国水文史上从未干过的事,对于能否完成好这项工作,不仅有行业外的担心质疑,也有行业内部的胆怯推卸。他们及时统一思想、打消疑虑,毅然做出了“必须有所作为”的决策,坚定地承担了这一重任。在无任何经验可借鉴、无任何规范可遵循的情况下,向省政府提交了高质量的“山东省2011年区域年度用水总量监测成果报告”,受到了水利厅及省政府的高度评价。这项工作标志着山东水文又一次大的思想解放,同时也推动山东水文的监测能力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他们发布的《水资源简报公报》、《水质通报》、《地下水通报》、《河L泥沙公报》等各类信息简报,有数据、有分析、有成果、有建议,并及时送到省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济南、青岛、淄博、滨州等城市水文工作开展也卓有成效,特别是济南局在全国首家正式刊印了《2010年城市水文年鉴》,并在济南市5个主要积水点设置了道路积水监测站,将积水的有关数据及时在大屏幕上公布,这不仅使水文融入了社会、贴进了百姓、展示了形象,而且监测站外观设计精美、醒目、靓丽,成为济南市的一个亮点。这些工作使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水文有了更清晰、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水文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价值得以体现,知名度和地位也有了提高。

(四)拓宽领域、抓好创收,促进了水文事业的快速发展。山东水文遵循“经营水文、服务社会”的发展理念,在做好水文防汛抗旱服务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水文数据、水质监测、勘测技术的优势,在服务中找依托、寻出路、搞创收。他们积极开展水资源评价、论证及水质监测等工作,为铁路建设、工业园建设以及招商引资等提供全面的水文、水环境状况、水资源论证和水文地质勘察等服务。据他们自己讲,全省18个市级水文局其下属都有专门的公司或企业,其中省局机关下属就有山东水文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印务公司、大禹公司、河海公司4家。仅去年,这4家公司就创利润为4000万,今年的目标为1个亿。他们的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资质刚获批准,目前省局资质已达10类13个,2011年通过资质完成各类项目63个,合同额连续第三年超过2000万元。初步统计,2011年13个市级水文局服务创收合同额为3900万元。经济实力强了,他们在为干部职工搞好福利的同时,从去年开始又建起了新的6层办公大楼,为职工集体团购了商品住宅。“这些年来,我们通过发展经济把规模扩大了,通过扩大规模把地位提高了,通过增强自身实力把级别提升了,并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水文发展之路。同时,我们也从过去水利厅的2等公民,现在变成了上等公民”,谈到这些,他们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三、几点启示

山东之行,是一次学习先进地区加快水文事业发展的好机会,也是一个反思不足、找准优势、增强发展信心的好过程。山东的成功实践可圈可点,在由衷赞叹之余,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

(一)只有观念更新,才能工作创新。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近几年来,山东水文人抓住国家加快经济建设的难得机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锐意创新创造奇迹。他们坚持只要有利于发展的,就鼓励干、允许试、不争论,营造敢想、敢干、敢闯的氛围。当前,我省面临着中部崛起、中原经济区建设,享受国家有关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河南振兴、中原崛起等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我们应看到优势而不妄自菲薄,看到差距而不甘落后,再也不能固步自封、按部就班,满足于“蜗牛式”发展,必须抓住良机,大胆创新,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以开阔的眼界和超凡的魄力去实现河南水文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只有科学定位,才能提高地位。学习考察期间,我们所到之处,无不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震。他们软硬件建设规格之高、各项工作推进力度之大、发展前景之好,都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让我们处处感受的是大谋划、大手笔、大动作,定位之准、品位之高,令人叹服。如他们瞄准走在全国水文前列的高标准,树立“以区域水资源监测为总抓手,以城市水文为突破,以建设大站网为基础,以优质服务为目标,以经营创收为保障”的发展理念。他们确立的水文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到2011年底已经完成第二步;他们编制的《山东省水文站网规划》总投资48亿,已经省发改委批准;《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水文项目投资约21亿,占全国的7%,其中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11.7亿,投资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开展的城市水文道路积水监测站、刊印的《2010年城市水文年鉴》等工作均已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所属公司生产的水文设备、仪器已在全国大部分省水文系统使用,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再如,青岛水文人明确提出了“经营水文、服务社会”的发展理念,他们认为“经营水文”是对传统水文发展理念的扬弃,它把水文可利用的资源从传统的水文资料扩大到水文品牌、水文政策、水文产业等,而且有一套经营水文的方针、策略。“服务社会”是对水文行业本质的认识。作为公益类事业单位,水文只有通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服务社会”也体现了服务的主动意识,主动服务意味着首先要弄清别人的需求,也就是通过寻找支撑点实现“支得准”,然后就会尽力使自身满足这个需求,也就是追求“支得住”。“支得准”、“支得住”是一个动态过程,只有通过这个动态过程,政府和社会才能了解水文,支持水文,水文的地位才能提高。只有主动服务,才能优质服务,只有优质服务,才能大有作为,有为才有位,才能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从而自身也获得领导信任、政策支持和发展的机遇。此外,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县级水文, 并成为当地政府的序列单位,被部水文局确定为“中国水文的发展方向和希望”。他们的成功经验再次诏示我们:科学的、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定位对任何部门、任何行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定位的发展,是盲目的发展;没有科学定位的发展,发展是缓慢的,甚至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

(三)只有和谐共事,才能干成大事。俗语讲得好,人心齐泰山移。总结山东、青岛水文的发展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干部职工都有把水文做大做强的远大理想信念,都有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都有一种昂扬向上、快乐工作的精神状态,都有一种不推不拖、不尚空谈,脚踏实地、扎实干事,不达目地决不罢休的敬业精神。这种精神在我们学习考察过程中经过的每个测站、接触的每名干部职工身上,都能得到真实的印证。总结他们的经验、审视我们的不足,这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同时实践也证明,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要有所作为,必须要有一种积极进取、扎实干事、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实现奋斗目标的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以什么样的精神开展工作,以什么样的作风投入工作。只有形成人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目标,以争创一流的激情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干工作,才能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开创河南水文工作的新局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短短4天的所见所闻,启发了我们的思想。山东水文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可以借鉴,也许有人会说河南的情况与山东不一样,没有可比性。但我们认为可比与不可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受到了鞭策,拓宽了思路,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可比中学会反思,迎头赶上;在不可比中立足实际,发展自己,努力在结合上下功夫,在灵活运用上下功夫,真正使学习考察成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成为反思不足、改进工作的契机,成为加快发展、实现跨越的动力。(局学习考察小组)

本文相关信息
本文暂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河南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     电话:0371-65571718     邮编:450003

豫ICP备150133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