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水文局抗洪抢险侧记
7月21日8时至23日8时,南阳市普降中到大雨,局部地区暴雨。持续强降雨,致使唐白河流域水库和河道水位快速上涨。来势汹汹的暴雨洪水和异常严峻的防汛形势,吹响了抗洪抢险的集结号。唐河水文局全体职工严阵以待、闻汛而动,奔赴到测洪一线中。在这场与洪峰的赛跑中,他们跑在了洪峰前头,出色完成了各项水文测报任务。
21日上午,刚参加完县防办的防汛会商会议的唐河局副局长曲波,匆匆赶回水文站,紧盯着电脑屏幕,一遍又一遍的刷新着雨水情信息,作为一名从事水文监测多年的“老兵”,他知道“硬仗”要来了……
22日上午10时,根据水情预报,唐河水文站将于当日18时出现接近或超过警戒水位的洪峰。市局领导班子立即奔赴受灾一线,现场指挥,组织开展抗洪抢险工作。
自降雨伊始,唐河水文局全体职工早已凭借水文人的本能做好了战斗准备,时刻绷紧弦,随时听雨情号令出战。“这次洪水涨的猛退的快,我们要快速行动,跑在洪峰前面”,曲波说道。经过讨论,唐河局迅速确定了测洪方案,测站人员直奔现场,立刻进入迎战大洪水的临战状态,他们合理分工,高度戒备,密切监视雨水情变化。
22日下午16时,唐河发生短时强降雨,雨水肆意倾泻,湍急的洪水像出笼的猛兽,夹杂着水草、折断的树枝和沿岸泥沙,不断卷入早已翻腾汹涌的河流中,无情地冲撞着河流堤岸。
16时水位95.13m;16时30分,95.35m……暴雨如注,水位持续上涨,直逼警戒线。
唐河局全体职工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平时练习过千百次的动作已经形成了本能和记忆。局长王明刚冒着倾盆大雨,和市局领导一起现场研究方案,指挥测流;副局长曲波沉着应对,熟练操作缆道测流;李万申、王晓森等技术骨干迎风逐浪,驾船穿行在涛峰浪尖上,采取砂样,及时准确地抢测水文数据。
雨越下越大。“水位还要上涨,千万不能松懈,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王明刚不停叮嘱。
河岸边,临近的百姓注目观望,此时无声胜有声,灾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对他们来说,这样一支冲锋在前的抢险队伍,一个个被雨水泥水打湿的背影,一张张疲惫不堪的面容,再熟悉不过。就是这样一群人,总是在风里雨里,身披橙色战甲,逆行出征,与洪水抢时间,用实际行动守护一方水土安全。
17时,随着降雨停止,河道水位逐步回落,防汛紧张局势得以暂时缓解。
而这群水文人的鞋子里,满是泥沙;袜子上,千疮百孔。“从暴雨来临到现在,鞋都没干过。”王明刚局长擦了擦脸上的雨水,又转头向河边走去……
经此一役,唐河水文站共实测流量7次、输沙率4份,拍发水情报文24份,实测最大流量2080m3/s(警戒流量2300m3/s)、最高水位95.35m(警戒水位96m);出色完成了各项水文测报任务。
在唐河局的观测场旁,有这样一座石碑,经过雨水的冲刷,碑文更加醒目。上面记录着唐河流域历史最高洪水位--1975年8月8日7时水位101.48m。“超保证水位3.56m,洪峰流量13100m³/s,堤防漫决240余处,两岸禾黍归之一浪,历史罕见。”石碑是纪念,是警示,更是一种勉励。时刻激励着这群水文“特种兵”,脚踏凶猛洪水,肩负水文职责。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谱写责任与担当的壮歌。(南阳局 郝丽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