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由淮委水文局(信息中心)组织区域内河南、山东和安徽省共同编制的《黄淮地区地下水动态分析评价(2022年)报告》通过了淮河水利委员会组织的审查。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的决策部署和有关要求,进一步做好三江平原等10个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全面掌握治理区地下水动态变化情况,水利部决定开展全国10个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动态评价(2022年)工作。
按照淮委安排部署,我省成立了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组成的工作专班,由省测报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工作,充分利用我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监测数据,辅以降水量、地下水开采量等信息,对2018~2022年连续5年我省黄淮平原区和南阳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水位、漏斗面积与中心水位、水位下降速率等进行了分析。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完成了黄淮地区分省报告的的编制工作。
开展黄淮地区地下水动态分析评价工作,为全面了解地下水现状和变化规律,深入分析降水、开采等因素影响及相互关系,掌握地下水水位和漏斗变化规律,支撑地下水超采及漏斗的精准治理和修复,科学推进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治理奠定了基础,对促进黄淮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