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践行“大水文”发展思路 为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2009年全国水文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水利部水文局局长 邓坚 (2009年5月21日)
尊敬的陈雷部长、陈海波副省长、刘宁副部长,同志们: 这次全国水文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部党组高度重视,陈雷部长亲自出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刚才,陈雷部长深刻阐述了水文工作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中心工作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国水文事业取得的巨大成绩,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水文工作基本定位和"大水文"发展理念,进一步确立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文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布局和工作重点,着重强调了推进水文事业发展的六大保障措施。陈雷部长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全面具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标志着我国水文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必将极大地促进水文又好又快发展,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明天,刘宁副部长还将在会议总结时就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作进一步部署。 下面,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一、2008年水文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08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水文工作历经考验、成绩斐然的一年。全国水文行业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水利抗震救灾、防汛抗旱水文测报以及各项工作任务。 1、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水文部门干部职工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水利部党组的决策部署,迅速行动,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斗争。战斗在抗震救灾抢险第一线的水文职工不畏艰险、加强监测、准确测报、及时预报,充分发挥尖兵和参谋作用,为水利抗震救灾抢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部署及时,组织有序。地震发生后,部水文局立即成立了水文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组织制定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水文应急监测方案》,从长江委、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等地紧急抽调水文业务骨干,成立前方水文专业组和水文应急监测突击队。先后派出三批共67名队员组成16支水文应急监测突击队,投入一线水文应急监测工作。为了保证灾区供水安全,我们及时组织制定了《四川地震灾区水质应急监测方案》,迅速安排应急监测车辆和水质分析器具,对供水水源地和震区主要江河共45个固定监测断面实施连续观测,加大监测分析频次,编报水质简报,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 二是顽强拼搏,保障有力。水文应急监测突击队以堰塞湖水文勘察测验为重点,出色完成了24个重点堰塞湖的蓄水量、库容、堆石体特征和入出湖流量等勘测任务。特别是在唐家山堰塞湖除险过程中,及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应急监测方案,突击队员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艰险,在唐家山、北川、通口、香水、涪江桥等5个水文监测断面安装了自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水情变化。在唐家山堰塞湖泄洪过程中,他们按照预先制定的《唐家山堰塞湖溃口洪水监测实施方案》,超常规实施监测,每15分钟测报一次,为科学有效排除唐家山堰塞湖险情提供了大量宝贵信息。 三是精心服务,再立新功。水文部门密切监视震区天气和水雨情变化,实施滚动预测预报,为前方抗震救灾指挥提供了有力支撑。抗震救灾期间,部水文局共刊印各种简报近200期,发送防汛短信2万多条,对7个高危险情以上的堰塞湖和水库进行了水位预测分析,提供了预见期长达1周的洪水预测分析成果。 四是坚韧不拔,忠于职守。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给四川、陕西、甘肃、重庆等地水文部门造成了严重损失,特别是四川水文系统损失惨重。但广大水文干部职工并没有被巨大的困难和悲痛所压垮,他们时刻牢记水文人的宗旨,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为水利抗震救灾抢险除险作出了突出贡献。全国其他水文单位也纷纷请战,强烈要求到灾区一线支援抗震救灾,并采取各种形式向灾区提供了无私的援助和支持。水文职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震救灾颂歌。他们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没有辜负水文人的神圣使命,在大灾大难面前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水文在抗震救灾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温家宝总理在专程看望慰问参加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的水文工作组的同志们时说:我们要安全、科学、迅速地排除堰塞湖险情,制定科学的工程除险方案和群众避险方案,水文监测在这两个方案的制订中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来水量,对于坝的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参照依据。要使群众转移安全及时,必须加密观测。协商、会商,也需要水文观测。所以同志们做的这些工作,都是直接为除险服务的,为确保群众安全服务的。在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的日日夜夜,陈雷部长一次次深入水情测报指挥中心了解水情,看望勉励一线水文职工,他指出:在唐家山等堰塞湖的应急处置中,水文突击队员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及时测报,提供了大量第一手信息,为排险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坚强保障。 2、在防汛抗旱服务中取得了新的成绩 2008年,我国气候复杂多变,洪涝、干旱、台风、雨雪冰冻、黄河凌汛等灾害频繁,各级水文部门强化领导,全面部署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河南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 电话:0371-65571718 邮编:450003
豫ICP备150133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