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全省水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王国栋
一年一度的全省水文工作会议今天召开了,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国水文工作会议、全省水利工作会议部署,总结梳理过去一年的工作,分析新常态下水文工作面临的形势,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水文工作举措。一会儿潘涛书记和原喜琴局长还要对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和部署,请大家抓好落实。下面,我结合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水文工作面临的形势,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2014年全省水文工作取得的成绩
2014年,全省水文工作以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在防汛抗旱测报方面,去年遇到了1951年以来63年不遇的大旱,水文系统及时准确地对旱情的测报、预报和预警,为抗旱决策起到了坚实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对水资源和用水状况的科学分析,为省政府做出调水、用水决策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持。二是在中小河流建设方面,加快了建设步伐,进度一直保持在全国前五名。三是在水资源的管理方面,开展了水量、水质的监测分析和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特别是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水文系统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四是在水文信息化建设方面,完成了省局、18个勘测局水文信息网络和各项管理服务系统建设。五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加强了干部职工培训,全年共培训800多人次,使水文干部职工的能力与担负的任务基本相适应。六是在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省局机关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7个分局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成效显著。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是抓党的建设的有效载体。通过创建,可以进一步改善环境,提振精神,使大家凝心聚力为水文建设服务。
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对水文系统一年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的发展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二、深入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文工作新形势
当前,国家和我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速度变化,主要是指经济换挡减速,下行压力大。结构优化,主要是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需求、分配、城乡区域等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主要是指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国经济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换为中高速增长,而且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国家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精准调控和投资,来拉动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水利和水文工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位凸显。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16字治水新思路,李克强总理两次部署加快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并亲自视察水利部,都进一步凸显水利的重要性。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形成了河南发展的总体设计,把水利作为重点加强的“六大基础”之一。在新常态下,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都把水利提升到非常重要的地位。二是变化巨大。涉水政策、水利工程建设上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重大深刻的变化。在此影响下,水利也进入了新常态,这个新常态可以概括为“三期叠加”。首先是水利投资的高峰期。2008年下半年以来,水利投资翻倍增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国家投入4万亿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水利200亿,河南当时争取了20亿。据悉,从当前到“十三五”末,我省水利投资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如列入国家大盘子的17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目前统计投资已达1010.74亿元。其次是水利发展的改革期。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深入,水利改革也在不断向纵深推进。去年水利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实施部署和水利部出台的指导意见,开展了40项改革事项。在省委去年督办的29项改革事项中,有1项是水利厅牵头的水权交易试点,该项改革就须依赖水资源基础资料的支撑。此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虽然不是我们水文局牵头的,但是需要水文系统做好基础和研究工作。第三是水利管理的规范期。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新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不断出台,不断修改完善,水利的工程管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等也全面规范,我们必须依法依规开展工作。1月27号,国家审计署驻郑特派办已经进驻和开展为期一年的审计,包括财务、政策法规的落实、决策的过程、工程的建设、管理、验收、招投标环节等。为此,水利厅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积极配合。第一季度审计侧重于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大家要有思想准备,积极做好配合。全国水利系统将要开展审计免疫系统建设,进行在线审计,这将倒逼我们各项工作更加有序规范开展。从项目立项开始,审计部门就要介入,水利管理将会越来越严格和规范。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水利事业三期叠加之下,水文工作面临着诸多新形势、新要求。
(一)水安全对于水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去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水安全汇报后,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对水利及水文工作赋予了新内涵、新任务、新要求。节水优先,要求我们更好地服务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对水资源进行全方位、全时空监测,水量水质并重,地上地下并行,全面、深入服务“节水”。空间均衡,要求我们统筹流域区域水文,加强生态水文,促进水利在空间均衡上发挥更大作用。针对我省水情时空分布不均、地域分布不均的特点,省委郭庚茂书记提出了“完善水利支持系统,要从保障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需求、提高抗灾能力、优化水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加强水利建设,构建复合型、多功能的水利网络”。我们现在正在编制《河南省水利发展总体纲要》和《河南省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正是解决空间不均衡的问题,要把水资源的账算清。系统治理,既要求水文在水利系统治理上发挥突出作用,也要求水文自身系统发展,还要突出“绿色化”发展。3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由“四化”变“五化”,增加“绿色化”。对于水文部门来说,“绿色化”就是要实现水文自身绿色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等绿色发展。要立足于服务全社会的角度,来研究水文工作如何系统地发展。两手发力,要求深化水文改革,在发展中统筹政府、市场两种力量,用改革红利促进水文发展。
(二)战略布局对水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对水文工作、对水文系统的干部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水利、水资源更好地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目前,气象部门结合国民经济生产,服务非常到位,如投资规模较大的高标准粮田建设,专门由气象部门牵头,每1个万亩方建设1个气象服务站,提供降雨、墒情、苗情服务,而且还提供在线视频监控服务,这说明气象服务已经到了田间地头。水文工作如何让建成的水文站、雨量站以及先进探测设备等,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让群众日常生活离不开水文,希望大家好好思考一下。二是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建立健全水文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水文改革,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水文体系。要思考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在新的要求下,水文工作组织形式、管理形式如何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我们“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要求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水文改革发展的能力,全面依法依规开展水文工作,为加快水文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要守纪律、懂规矩,按规矩办事。四是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严肃党内生活,加强党的建设,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
(三)新常态对水文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省委要求我们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一是认识上,要增强大局观念,从全局来谋划水文,思考水文,改革和创新水文的管理模式。要增强自觉意识、担当精神、为民宗旨,用实际行动,用日常工作,来提高水文服务水利改革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二是适应上,要深入运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主动向现代水文、社会水文转变,向各需求方及时提供高质量的水文服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水文要利用好互联网发展的技术和创新,做好互联网+水文,使水文的测报水平、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三是引领上,近日省政府和腾讯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3月15日,马云在德国汉诺威通信和技术博览会上提出,未来的世界我们将不再由石油驱动,而是由数据驱动。互联网+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大数据》引用了著名美籍华人、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文章,他写到中国落后的根源之一正是缺乏以数据为基础的精准管理,未来中国的进步有赖于建立这种精准管理体系。欧洲在中世纪之后就把“伦理”的“理”与“物理”的“理”区分得比较清楚,但在中国传统的理学和道学中,一直都分不清。中国人倾向于粗略地主观定性,排斥精准的客观定量,从而形成了重形象、重概念、轻逻辑、轻数据的文化习惯。水文就是一个提供最基础数据的行业,而计算机又为我们提供了这样准确的可能和手段。在大数据时代,水文系统如何利用大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来确定我们发展方向,给我们提出了新要求。谷歌首席经济学家范里安多次强调,下一个十年将出现一类新的专业人才“数据科学家”,他们既懂得数据分析,又精通构图艺术。因此,我们要下功夫研究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全面提升水文工作能力和水平。
(四)加快建设对水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去年以来,国务院把水利建设同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作为精准调控的重要领域、“三箭齐发”之一。近期水利部要求,2014年下达的水利建设投资任务,5月底必须完成;2015年下达的投资计划,重大水利工程到年底必须完成90%,其他工程必须完成80%。水利部成立了以陈雷部长为组长的加快推进水利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投资计划执行月调度会议制度,把每个省的进展情况通报各省政府,落后省份的水利厅厅长将被请到北京参加月调度会议。过去投资计划执行考核是9月、12月和第二年的3月,现在调整为当年的6月、9月和12月三个考核节点。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水文基础设施进度,同时保证质量及安全。
三、做好2015年水文重点工作
(一)抓测报,强基础。搞好水情测报、预报,为防汛抗旱服务,是水文系统最基础、最基本的职能。从2007年淮河流域大水到目前,已连续七年以旱为主。2009年大旱,省里投入了12.5亿元抗旱资金,其中投入1200万元建了88个自动墒情站和150个地下水自动监测站,监测能力得到提高。根据专家预测,今年厄尔尼诺现象会在太平洋发生,这将对我省造成一定的防汛压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切实做到遇到大汛强旱测得准、报得出,为防汛抗旱决策搞好服务。
(二)抓管理,强能力。第一、要加强水文项目的建设管理。现在正在实施的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今年要全面完成。另外,近期印发的《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3—2020年)》中新增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要按照今年水利部明确的时间节点要求来完成。第二、要加强水文行业的管理。一是要积极探索水文测报、测验方式的改革和创新。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自动测报越来越广泛,传统的人工测报现在已经很少了,对测报的人员管理理念及方式,也要及时更新转变。二是用新技术来替代人工操作。水文系统要树立新观念,用互联网来代替过去人工观测。全省现在有4028处自动测报站,过去只有500多处,测报能力大大加强,如果还靠过去人工思维、传统办法是行不通的,要购买社会化服务,委托代理机构为政府服务。在测报方式上,我们要用好计算机、用好互联网、用好大数据,来减少人力,提高效率。三是县级水文机构的管理体制改革。前两年我们把精力主要放在中小河流水文设施建设上,10个直管县的双重管理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双重管理问题不解决,我们社会化服务就会遇到了一个瓶颈,发展受到制约。要学习借鉴全国水文工作会上辽宁和山东介绍的经验,双重管理后主动接受地方政府的领导,像气象一样主动为地方提供水资源方面的服务,赢得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希望水文局班子,包括各市局的班子,深入研究推进双重管理的问题,今年力争在10个直管县双重管理方面有所突破。第三、人才和队伍建设。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每一个从事专业工作的人的能力和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通过现代化管理和人才培训,做到一专多能,提高综合素质,既要精通水文测报最基础的专业技能,还要懂得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从事水文工作的每一位同志,首先要了解整个水利发展的大趋势,系统掌握水文系统所有应该掌握的知识,希望大家思想观念、技术水平、业务能力,都要跟上经济社会发展和水文事业的发展需要。
(三)抓服务、强保障。一是服务于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文系统提供的水质监测和水量监测数据已成为“三条红线”考核的重要科学依据,要做好技术和数据的支撑工作。二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同样要求我们紧跟现代监测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监测,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三是服务于城市管理。服务城市管理的理念是2007年提出来的,我省也相继建了79个城市雨量站。今年1月,水利部规计司在信阳召开了座谈会,探讨城市河道、水利工程,如何建设管理,怎样为城市服务,其中最基础的就是水文建设与服务。城市水文是水文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我们应与气象、市政、当地水利部门联合起来,为城市建设、城市防汛、城市管理,提供水文的支撑和服务,这需要深入研究,今年可以开展试点工作。
(四)抓廉政,强党建。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的核心,大家已通过报纸、网络、电视进行了学习。作为领导干部,抓业务也要抓党建,抓党建不仅仅是党委的事,也是班子每个成员的事。每个领导同志都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抓好党建和廉政,党组织要落实主体责任,纪检监察部门落实监督责任。全国水文建设在廉政建设方面曾有过教训,希望我省水文系统每一位同志都要提高认识,严格按规矩办事。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培训班座谈会上提出了“四有”,这“四有”不仅适用于县委书记,也适用于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希望大家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心中有党”,就是什么时候都要服从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心中有民”,就是每时每刻要想到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为老百姓服务好,为人民群众服务好。“心中有责”,就是不要忘记我们肩上承担的任务和责任。“心中有戒”,就是遵规守矩,要有戒心。
今天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谈几点认识,提出了一些要求。希望水文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在省局党委的带领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要求,扎实做好我们承担的各项水文任务,以圆满完成水文各项建设与管理任务的优异成绩,来回报全省人民!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