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1日是第二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二十七届“中国水周”。值此之际,我局以《加强水文化建设,建设水生态文明》为主题,从水利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水法律法规建设、廉洁文化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行业文化等六个方面一一展开论述,深入挖掘了水文文化精神建设的本质内涵。
袁建文副书记从都江堰道法自然的巧妙安排,红旗渠创业精神的代代传承,直至各地区创作的烙印水印记的机关文化、行业文化,逐一娓娓道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妙的水生态文明花卷。
都江堰的文化智慧在于:道法自然的巧妙安排;“建立于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以不破坏自然资源为前提,实现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典范。
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河南林州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史无前例的一大杰作;“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称之为“中华魂”,“民族魂”。
浙江曹娥江大闸工程,堪称新建水利工程与水文化建设融合方面的一个样板。建设者们高度重视文化、环境、生态和景观建设,注重传承老三江闸的历史文化,把功能性工程与生态景观、绍兴传统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以景石文化、星宿文化、围涂文化、水文化等为基础,点缀曹娥江流域典故传说和风景名胜、名人说水、大闸十二景等众多元素,现代化工程上处处洋溢着浓厚的历史、人文文化气息。
广东东莞水乡水生态文明示范区。他们以“六水”(水通、水动、水清、水美、水兴、水合)为目标,通过对东莞水乡实施截污治污、清淤活源和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建立健全防洪潮工程,使得东莞水乡水环境质量得到基本改善。
最后,袁书记围绕“加强水文化建设,建设水生态文明”这一宣传主题,倡议广大职工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使广大职工知水法、懂水法、守水法,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为我省共建“水生态文明”社会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