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郑州7月25日电(记者郭久辉)25日上午8时08分,在郑州市郑东新区河南省艺术中心广场上,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中国女排原队长张蓉芳从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手中接过第一棒“祥云”火炬,奥运圣火开始在河南首站郑州的传递。
起跑仪式在河南省艺术中心广场上举行。威风锣鼓震天动地;近百名“少林小子”施展身手,武术表演虎虎生威;近百名少女拉拉队的舞蹈,热情奔放;数十只彩狮上下翻腾,与艺术中心充满诗意的“蝴蝶欲飞”的建筑造型交相辉映。起跑仪式现场充满喜庆气氛。
随着徐光春“河南郑州火炬传递开始”的命令发出,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数百只和平鸽放飞云霄,五彩气球带着“祝福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北京加油、奥运加油、郑州加油”的标语飞上了天空。
张蓉芳跑到广场出口附近,与担任第二棒火炬手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海霞交接。208名火炬手在7.6公里长的街道上,在欢乐的人群围起的通道里,手手相传,火热的激情迅速传递开来,一浪高过一浪。
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说,奥运圣火在郑州的传递,开启了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原文明的融合之旅。
最古老的大古都郑州
新华社郑州7月25日电(记者桂娟)奥运圣火来到河南省会郑州,25日开始在河南省的首站传递。
郑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2004年被命名为古都,是中国八大古都中建城最早、比殷墟还古老的一个都城。作为八大古都之一的郑州商城,可谓是最古老的大古都。
3600年前,商朝开国第一个君王成汤在这里夯土筑城,营建了规模宏伟的亳都。这一堪与古巴比伦城相媲美的商都,在中国和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都是不可替代的里程碑。
令人称奇的是,郑州商城是一座持续使用三千多年的东方古城。直至今日,它还位于郑州的城市中心区,虽然经历了数千年风雨的侵蚀,周长近7公里的古城墙大部分还保留在地面上。
一组有趣的统计数字,表明修建郑州商城动用了强大的国力。它的城墙宽20米,顶宽5米多,要筑起周长7公里的城墙,取土量为174万立方米,其中夯土量就高达87万立方米,倘若每天使用1万个民工,也要连续施工8年才能完成。
1950年秋,业余爱好考古的小学教师韩维周,在郑州二里岗一带采集到若干绳纹陶片和磨光石器,经鉴定为商代遗物,引起了考古界的重视。随后,我国一批考古精英会聚郑州,逐渐揭开尘封三千多年的商城面纱。
半个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对郑州商城进行了持续不断的考古发掘,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也逐渐彰显:这是迄今所知我国商代最早、最大的一座王都,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建有城垣的王都。它规划布局严整,文化内涵丰富,拥有城墙、宫殿、手工作坊、祭祀窖藏、青铜礼器、防御设施和配套的供排蓄水系统,在我国城市发展史上有开创性的地位。
作为商代早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郑州商城是探索夏、商、周三代文明发展史的纽带,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无法绕开的古城。
郑州所在地域还存在一个古都群。以商都为中心,周围地区还发现了西山、新砦、古城寨、大师姑等一批古代城址,春秋战国时期的郐国、虢国、郑国、韩国等诸侯国也曾先后定都于此。
近年来,郑州市在商城保护和宣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郑州商城遗址保护规划》,不断增强市民保护名城的意识。郑州商城还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100处大遗址,其东南城垣遗址的保护展示工程正在进行。
中国第一个射击世界冠军巫兰英:我有七份沉甸甸的期待
新华社郑州7月25日电(记者郭久辉)7月25日,奥运火炬在郑州站传递,中国第一个射击世界冠军巫兰英是第六棒火炬手。现任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的巫兰英,虽早已退役,但她对北京奥运会却有7份沉甸甸的期待,因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有7名在校生将在北京奥运会上一显身手。
1981年10月,在遥远的南美阿根廷一个叫图库曼的城市,一个郑州姑娘在这里获得了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个射击世界冠军。她就是巫兰英。
出身于工人家庭的巫兰英对于射击非常痴迷,加上过人的天赋,很快就在队员中脱颖而出。她不但在女子比赛中屡获佳绩,而且在1979年全国四运会上,竟然战胜了许多男选手,获得了当时不分男女混编比赛的双向飞碟冠军。这一佳绩让许多男选手汗颜。其后,巫兰英还和另外两名河南姑娘冯梅梅、邵伟萍一起获得3次全国团体冠军,还获得过亚运会冠军。遗憾的是1984年奥运会,巫兰英未能延续她的神奇。
令巫兰英兴奋的是,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有7名在校生参加北京奥运会。7名运动员中,具备争金夺银的实力的有人们早已熟悉的上届奥运会冠军、网球选手孙甜甜和射击选手贾占波。目前两人都是郑大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另外,射击选手王楠、现代五项选手修秀、拳击选手张志磊、垒球选手张丽芳和自行车选手冯永,都已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他们都是郑大体院的在校生。
巫兰英说:“祝愿他们都取得好成绩,为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