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南水北调”网)
历经10年,以南方充盈之水滋润北方干渴大地的梦想即将成真: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将于明年通水;中线一期工程将于2013年底实现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全线通水!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10月的一天,毛泽东登临邙山,望着滚滚东去的黄河波涛,以战略性的眼光提出了南水北调的伟大构想。时光荏苒,历史定格在2002年12月27日。这一天,新中国成立以来组织实施的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宣告开工!
我们有太多理由为这个世纪工程骄傲——
它是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距离最长、受益人口最多、受益范围最广的调水工程,足以在波澜壮阔的水利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它事关全局,保障民生,既造福当代也惠及子孙,它体现着科学决策、以人为本的崇高理念,更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生动注解。
为解北方渴 修建生命线
一条优化水资源配置的生命线从南向北渐次展开,为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降至100立方米,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
不只北京,黄淮海流域都在“喊渴”:整个流域的人均水资源量为462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
由于长期干旱缺水,这一地区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面临饮水困难,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一批重大工业建设项目难以投资落地,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解燃眉之急,不得不过度利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挤占农业及生态用水,而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难题该如何破解?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从南向北,修建一条优化水资源配置的生命线!
严峻的现实,让南水北调工程在进入新世纪后加快了由梦想变成现实的脚步。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宣告开工。
南水北调工程通过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其中,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一路向北,输水到天津,另一路向东,经过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加高大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线开挖渠道,经河南、河北,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规划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鄂竟平介绍,目前正在建设的东线、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就可使1亿余人直接受益,通过直接和间接拉动,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560亿元。南水北调工程将为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寻突破 质量如生命
充满想象力的创新,质量安全管理的一丝不苟,力保牵动亿万人的世纪工程顺利推进、质量过硬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丹江口水库为起点,江水一路北上,到达郑州以西李村附近时,便会与黄河相遇。这意味着江水要顺利抵达目的地,必须先从黄河南岸到达北岸,江水该怎样穿过黄河?
水利专家不断从技术上寻求突破,终于为它们创造出神秘的十字形立体交叉——通过两条长4250米的穿黄隧洞,让江水从黄河底部穿越。
要在黄河河床下二三十米的地方挖出两条内径7米的隧洞,谈何容易!我们无法预知黄河会出怎样的难题,施工过程中一旦渗水、坍塌,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再难也必须将瓶颈打通。南水北调工程的设计建设者最终决定采用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盾构技术进行挖掘施工。盾构机通过刀盘上140多把刀片的旋转,将施工面的泥土一点点刮出,5年的时间,这一伟大的穿越才最终完成!
这两条隧洞凝聚着太多水利人的智慧与汗水,穿黄工程成就了很多“之最”——国内最深的调水竖井、国内穿越大江大河直径最大的输水隧洞、国内水利工程最深的盾构始发等等。
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的10年间,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挑战数不胜数,然而,设计建设者用一次次创新实践将它们一一化解,仅中线工程就已取得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等科技成果52项。
“请各界监督举报工程质量、安全、合同、资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经查实后,给予实名举报人最高5万元奖励。”在工程窒叩南灾恢茫庋哪纤钡鹘ㄉ杈俦ü媾泼扛?SPAN lang=EN-US>5公里就有一块。与此同时,一支突击检查小分队也活跃在沿线各施工地段,小分队一般由三四名工程师组成,总是不打一声招呼就来到施工现场暗查工程质量问题。
从这两个细节,不难看出南水北调工程在质量管理上的一丝不苟。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举报受理中心副主任袁其田介绍,东线、中线工程沿线参建单位300多家,并且南水北调工程不能像一般的水利工程那样进行封闭管理、封闭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上的难度很大。
为此,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提出:宁可现在听骂声,不要将来听哭声。对发现的问题,从严从重处罚,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袁其田介绍,南水北调工程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明确因工程建设期内违反工程质量管理规定,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即使施工单位解体了,相关责任人退休了,仍要依法追究责任。如此严苛的制度,为的正是确保这项世纪工程固若金汤。
成败在搬迁 重点在水质
移民义无反顾的奉献,沿线全力治污的努力,千万普通人的付出,只为工程惠泽万民时刻早日到来
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败的关键。为保证水流顺畅到北京,丹江口大坝由162米加高到176.6米,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抬高至170米,水域面积扩至1050平方公里。大量的农田、房屋被淹没,34.5万移民必须告别祖辈生活的家园。移民工作被公认为世界难题。在2年到3年的时间内将34.5万移民搬迁安置,这样的挑战从未有过。故土难离,可为了一泓清水送北方,34.5万移民带着深深的眷恋,义无反顾地转身离开。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顺应和尊重移民意愿。”为了补偿移民作出的巨大牺牲,国家和各级政府为他们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搬迁后享有20年的后续生活补贴;每个移民在安置地可以得到1.4亩旱地良田或1.05亩水浇地;移民原有的渔具、果树等私有财产都将得到一定补偿……为实现“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安置地对移民开启“一路绿灯”,出台帮扶移民生产生活的优惠政策,让移民群众发家致富有盼头。
有了34.5万移民的理解与奉献,有了公平、透明的移民政策,再加上千万移民干部细致入微的服务,这一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创造了奇迹,不仅实现了“四年任务,两年完成”,还做到了“不伤、不亡、不漏、不掉”一人。
如果说中线工程的难点在移民,那么东线工程的主要压力就在于治污。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利用现有的京杭运河输水和湖泊调蓄,然而长期以来,这些河道和湖泊水污染相当严重。
面对不容有失的治污任务,2003年10月,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分别与江苏、山东两省人民政府签订东线治污工作目标责任书。10年来,苏鲁两省采取工程措施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治理方式,全面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截污导流工程,将处理达标后的中水导入长江或入海……
如今,当我们走在微山湖畔,可见河湖湿地美景天成。今年1月至4月,东线黄河以南36个控制断面中,有32个达到了规划目标,达标率为89%,输水干线基本达到III类标准。
南水北调工程承载着半个世纪的伟大梦想,承载着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光荣使命,请让我们为它已经和正在创造的纪录喝彩,请让我们为千千万万为之付出的普通人喝彩,请让我们一起期待南水北调通水的时刻!
(来源:经济日报 2012年9月26日 记者: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