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部栏目
  • 全部栏目
  • 水文要闻
  • 工作动态
  • 行业信息
  • 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
  • 政策法规
  • 规范标准
  • 通知公告
  • 水资源监测
  • 水环境监测
  • 水情信息
  • 专题专栏
您现在: 首页 » 水文科技 » 水文知识 » 气象 » 正文
水文气象知识简介之暴雨特性及监视预报
发布时间: 2014-03-13 17:39:37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340

多年的防汛实践告诉我们,减免洪水灾害有两类措施,一类称工程措施,也称改造自然的措施,是按照人们的要求以修建工程的手段来达到减免洪灾的目的;另一类是非工程措施,即利用非工程手段改变灾害的影响,达到减少灾害损失的目的,例如天气预报和洪水预报等,这类措施又称之为适应自然的措施。

1998年9月,江泽民主席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中指出:“没有水利、气象、水文等方面取得的技术进步,要夺取这样的胜利是难以想象的。”准确的天气和洪水预报是防洪决策的科学依据。下面就与防汛关系密切的水文气象知识作一些介绍。

多年的防汛实践告诉我们,减免洪水灾害有两类措施,一类称工程措施,也称改造自然的措施,是按照人们的要求以修建工程的手段来达到减免洪灾的目的;另一类是非工程措施,即利用非工程手段改变灾害的影响,达到减少灾害损失的目的,例如天气预报和洪水预报等,这类措施又称之为适应自然的措施。

1998年9月,江泽民主席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中指出:“没有水利、气象、水文等方面取得的技术进步,要夺取这样的胜利是难以想象的。”准确的天气和洪水预报是防洪决策的科学依据。下面就与防汛关系密切的水文气象知识作一些介绍。

1、暴雨特性及监视预报

1.1 几个气象常用名词解释

季风:随季节而改变的大范围盛行的风向称季风。季风是一种气候现象,这种盛行风向的变换是由于两种下垫面(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的季节变化所造成。

气候带:根据地面气候纬向分布的相似性,划分与纬圈大致平行的带状气候区(有极地气候、温带气候、副热带气候、热带气候、赤道气候),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纬度50度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气候带,自东向西又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副热带(亚热带):一般指北纬25°~ 40°纬圈之间的地区,为热带和温带间的过渡带,副热带高压基本控制着这一带的天气和气候。

1.2 暴雨天气系统

降雨强度与等级: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称降雨强度,按降雨强度分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六个等级。

降雨强度与等级 单位:mm

雨强

12小时降雨量

24小时降雨量

等级

小雨

R12<5

R24<10

中雨

5≤R12<10

10≤R24<25

大雨

10≤R12<30

25≤R24<50

暴雨

30≤R12<70

50≤R24<100

大暴雨

70≤R12<140

100≤R24<200

特大暴雨

140≤R12

200≤R24

降水是复杂天气过程的产物,暴雨更有其特殊性。降暴雨时,必须有充沛的水汽,对流层下部气温要高,并有源源不断的水汽供给。而后重要的要有强烈的上升运动,使气层不断上升,使水汽凝结成云和降水;连续不断将平流输送来的水汽,向高空输送,形成降水的过程能持续循环地进行,这一过程还要有较长的持续时间。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移动要缓慢或具有重复出现的特点。我省的特大暴雨基本上由梅雨锋、气旋、低涡和台风等天气系统所引起。

低涡是指高空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气旋性涡旋,在北半球涡旋周围的风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低涡内有较强的上升运动,为降水提供有利条件,如果水汽充沛也常有暴雨产生。

气旋(低气压)是指大气压流场中,在北(南)半球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生成于低纬度海洋上的称之为“热带气旋”(或称“热带风暴”,我国又称“台风”)。温带气旋中心有冷暖两种不同属性的大气构成,由冷空气推动暖空气,它们之间的界面称“”冷锋;反之称“暖锋”。高空具有气旋性切变的风场不连续线称切变线。在气旋中心和锋面附近天气变化激烈,气旋中心和锋面经过的地区常常有大雨和暴雨出现。

台风生成于热带海洋上,是一个直径约为几百公里的暖性涡旋。世界气象组织规定涡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小于8级时,称热带低压,风力达8~9级时称热带风暴,10~11级称强热带风暴。当中心风力≥12级时称台风。台风登陆不仅风强雨急,常常造成暴雨洪水灾害。台风暴雨通常发生在8~9月。例如7503号台风伸入内陆,8月5~7日淮河上游洪汝河、沙颖河降特大暴雨,暴雨中心林庄24小时降雨1060mm,5-7日三天降水1605mm,导致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垮坝,引起下游毁灭性灾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75.8”洪水。

暴雨监视一般有雨量站观测、测雨雷达和卫星云图监视等手段。雨量站定点定量观测,测雨雷达能定性测得半径100km左右区域范围内的降水分布及变化情况,根据卫星云图上云的分布可确定各种天气系统,如锋面、台风等的位置、移动和变化。

天气预报是指预测今后天气变化趋势。天气预报方法多种多样,相互配合。主要包括以天气图——气象卫星——雷达为主要手段的天气学预报方法;以解流体力学——热力学——动力气象学方程为主的数值天气预报方法;以概率论——数理统计为手段的统计预报方法;短期及中期天气预报以天气学方法为主。长期和超长期以统计预报方法为主,数值预报方法正处在初创阶段。

大气中的降水过程,包含有宏观条件和微观条件。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形成降水的复杂物理过程不太清楚,另外,在形成降水的过程中,各种尺度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制约了天气预报的精度。降水预报也就成了天气预报中最困难的问题,虽说天气预报的技术手段发展很快,短期预报降水(1~3天)定性较有把握,但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量)精度尚难保证,4~10天的中期预报以趋势为主,其精度更难保证。

本文相关信息
本文暂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河南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     电话:0371-65571718     邮编:450003

豫ICP备150133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