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部栏目
  • 全部栏目
  • 水文要闻
  • 工作动态
  • 行业信息
  • 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
  • 政策法规
  • 规范标准
  • 通知公告
  • 水资源监测
  • 水环境监测
  • 水情信息
  • 专题专栏
您现在: 首页 » 水文文化 » 水文人物 » 正文
三代水文人 一颗坚守心
发布时间: 2023-03-22 09:21:05   来源: 安阳水文水资源测报分中心   浏览次数: 286

    从外公、大舅、父母、三姨到我,我们一家三代六口人从事水文工作。

    我生于水文站,长于水文站,水文站的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记得我五六岁刚上幼儿园时,有一天看到五陵水文站大门两侧墙壁上镌刻的“求实、进取、团结、奉献”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我就问爸爸这是什么意思?爸爸一边教我读,一边告诉我,这是“水文精神”。我当时并不理解,只是经常听附近村里的老百姓说:“水文站的人是怪人,别人下大雨都是往屋里跑,他们却是往外边跑,往河里赶”。直到我从事水文工作后,才逐渐对这八个字有了更深刻地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老一辈水文人的事迹了解得越多,就越感到水文人于平凡之中蕴含着伟大。

    喜动脑、爱发明的第一代水文人

    我的外公王文义是我家的第一代水文人,也是我最敬佩的“水文人”。他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曾经扛长工、打短工,逃荒要饭,尝尽人间苦难,后来参加了水文工作。因为没读过几年书,为了干好这份工作,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自学科学文化知识,边干边学水文业务知识。经过多年努力拿到了中专文凭,还自学了一些大学课程。随着业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他被评聘为工程师,这在那个年代是很不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外公这样起点较低的人来说。

    外公爱动脑子,喜欢结合水文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1980年,他在新村水文站工作,由于新村站属于山区性河流,水流特性是暴涨暴落,稍不注意就可能错过测流时机。外公想:“如果能搞一套装置,当水达到设定位置时,自动报警,警示该测流了,这样就不用一直站在水边观测水位变化,那该多好呀!”于是他就开动脑筋,利用电铃原理,自费购买了所需的电器材料,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成功发明了一套水位报警器。当达到设定水位时,它就会自动报警,且警铃声很大,很远都能听到。这套装置很好地解决了测流水位的预警问题,有了它的提醒,再也不会漏测洪峰了。在1982年8月新村站的大洪水中它大显神通,立下了汗马功劳,外公因此荣获了“河南省抗洪劳动模范”称号。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外公还编制了流速仪流速查读表,极大地缩短了计算流量的时间。

    外公退休后仍心系水文。1996年8月3日,听说五陵水文站涨大水了,71岁高龄的他连夜坐车赶到站上,不辞辛苦连续几个昼夜凭自己多年测洪经验为测报工作出谋划策。在他的指导下,该站测到了建站以来历史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

    从门外汉到技术骨干的第二代水文人

    我的父亲张春盛,小南海水文站的站长,我家的第二代水文人。他毕业于师范学院,曾在学校从事了8年教育工作,1989年调入水文系统。隔行如隔山,初到水文站的他就是一个门外汉。于是他捧起书本一边认真学习水文业务理论知识,一边刻苦练习操作水文仪器。没几年时间他就熟练掌握了基层测站的各项技术工作,成为了一专多能的技术骨干。多年来,他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哪里需要哪里就是他的战场,先后在淇门、五陵、横水、天桥断和小南海水文站工作。曾于1996年获得“安阳市防汛测报先进个人”称号。小南海水文站在他带领下于2016年获得“河南省文明水文站”称号,2019年荣获“全国先进报汛站”称号。

    他刻苦钻研设备保养、维修技能,达到了痴迷的程度。1999年5月的一天,当他得知站上的降水量自记钟坏了,他顾不上端下火上的米锅就匆匆而去。等他修好钟表来到厨房时,米锅已经烧漏了。我淘气地说:“爸爸,你总是批评我损坏东西,你损坏东西比谁都厉害,这些钱够给我买一个新书包了。”他嘿嘿一笑:“还好还好,锅是自己的,坏了还可以买,自记钟要是不及时修好,那可能会漏测雨量的。”

    关键时候他总能冲锋在前。1999年7月14日20时,父亲去看水位,发现水位猛涨,过河索上挂满了水草,落入了河水之中,水草越来越多,所形成的拉力随时可能将两岸立杆拉翻,那样将会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此时必须先清理水草,将绳索拉出水面,才能用船测流。在这危急时刻,他二话没说带领一名临工,穿上救生衣就跃入激流中,双手攀着绳索艰难地向河中心游去。由于水流湍急,他的身体被水冲得几乎与水面平行,随时都有可能被洪水冲跑。他竭尽全力清除水草,一点一点艰难地向前推进,汗水融入了洪水中。经过半小时的激战,他们将绳索上的水草全部清理干净。这时,岸上职工齐心协力将绳索升起。他汗流浃背、筋疲力尽地坐在船板上,身上多处被树枝划破,伤口流淌着鲜血。大家都劝他回去处理伤口并休息一下,他却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我咋能回去?”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测流完毕。

    上阵父子兵,两代水文人共抗洪水

    2014年,我从横水水文站调到小南海水文站工作,和父亲并肩作战。2016年一起经历了一生难忘的“7.19”洪水。7月18日开始,安阳河小南海水库上游山区普降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截至19日累计平均雨量达到400多毫米,雨量之大属于三百年一遇。小南海水库坝上水位从19日11:30开始起涨,到20日2:00涨至峰顶175.65米,该水位为本站历史最高水位。仅14.5小时水位涨幅高达16.59米,涨率之大,令人瞠目。

    面对如此罕见的暴雨洪水,作为一名老水文人,父亲深知小南海水文站的测报工作不能出现任何闪失。因为它关乎着下游南水北调工程、京广铁路、107国道及安阳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他根据汛前制定的测报方案,带领大家到坝下用缆道测流,后来因流速太大,铅鱼无法入水。他又果断与大家到基下3000米东滩大桥附近河段,使用ADCP进行测流,同时在桥上使用电波流速仪进行比测。就这样,测流工作从19日14:00直到20日6:00无停歇。期间,大家饿了就啃口干粮,渴了就喝口矿泉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回去稍作休息,第二天就又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去了。

    经过了10天的艰苦奋战,洪水终于退却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共观测水位632次、测流23次、报汛293次。这些成果为防汛指挥部门科学决策、调度提供有力支撑。由于缺乏休息,大家的眼睛一个比一个红。我年龄最小,苦活累活抢着干,由于跑路最多,双脚都磨出了血泡,而我从没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痛。父亲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十多天日夜操劳,整个人瘦了一圈。但他说:“能为安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瘦多少都值得。因为我是水文人,吃的就是这碗饭,干的就是这样的活儿,我无怨无悔!”

    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水文投入,水文人的工作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站容站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仪器、新设备不断运用于水文,测报手段今非昔比,但“水文精神”没有变,它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作为新一代的水文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并使之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做好各项水文工作,才能无愧于“水利尖兵、防汛抗旱耳目”这一称号。

本文相关信息
本文暂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河南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     电话:0371-65571718     邮编:450003

豫ICP备150133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