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部栏目
  • 全部栏目
  • 水文要闻
  • 工作动态
  • 行业信息
  • 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
  • 政策法规
  • 规范标准
  • 通知公告
  • 水资源监测
  • 水环境监测
  • 水情信息
  • 专题专栏
您现在: 首页 » 水文文化 » 水文人物 » 正文
水文人用自己无畏的精神在涛天洪水中书写着水文风采。
发布时间: 2013-11-21 18:16:34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352

雨说来就来了,从静悄悄地落地到风声大作,在夜晚之际便形成了浩大的声势,叮叮噹噹、噼里啪啦的一夜不停,像是在演绎一场交响音乐会一样,时急时缓的直到天亮。那雨先是黄豆粒似的,在地上跳跃,随后便扑天盖地的往下砸着,密的几乎不透风,一片白色的苍芒,最后便像盆倒似的往下浇。从四面八方急驰而来的雨水都在互相拥挤着,奔跑着,冲撞着一切阻挡它行程的东西。平日温顺的河流,像一头猛兽一样张着大口吞肆着一切。浑浊的河水向巨龙一样,在河道里掀起丈把高的浪花,河面不停的被扯宽。

疯狂的暴雨和洪水让人有点心惊胆战,毛骨悚然,人们的心都跟着纠结起来,不知所措。面对着暴雨洪水,水文人却如一名名走向战场的勇士,冲进了暴雨洪水中,一组组水文数据通过有线电话、无线电波、手机和卫星电话,传向四面八方,随着这些数据的传输,水库开始了调蓄,人群开始了转移,虽然是上百年甚至上千年不遇的洪水,但在汉江接连两场的大洪水中却没有一人伤亡,十多万群众得以安全转移,水文人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为了做好测报洪水工作,桂花园水文站站长龙金生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亲友照顾,并及时将洪水到来情况告知当地政府,让集镇上77户358人在洪水到来之前得以安全撤离。在洪水测报工作中,他还将两位妇女救出洪水,繁忙的测报工作使得龙金生三天两夜只吃了一袋方便面,但是他却坚持不懈地完成报汛工作,终于测得坝河236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为千年一遇。在信号中断的情况下,他又借用别人的联通手机,骑着摩托往下游6公里外有信号的地方进行发报,前后往返达七次,直到通讯恢复。旬阳县桂花乡政府向安康市水文局发来感谢信,对龙金生同志在这次特大洪灾中及时向乡政府提供重要汛情表示感谢。他的父亲和弟弟分别在高滩和红椿水文站工作,父子三人坚守3个不同的水文站,均测得所在站超历史实测洪水。

暴雨使得商南县过风楼水文站通讯、电力、供水设施等全部中断,丹江出现了今年第一场洪水。站上的两名职工在监测设施全部损毁的情况下,利用手机寻找有信号的地方进行报汛。松动的山体随着雨水蠢蠢欲动,严重的威胁着附近的4户人家。门前已是半米深的洪水,村民的房屋已开始倒塌。在这关键时刻,职工冀伟、秦建趟过奔腾的洪水,将6名群众接到水文站里。滚滚而来的洪水很快进入了水文站,并迅速往上漫。两名职工拆下自己的床板,用木板从窗台搭接到窗外的后山上,将群众一个个从后窗送到山上的安全地带,而自己仍然坚守岗位进行测报。

暴雨携着泥石流冲进了素有“小上海”之称的竹林关镇,58岁的华腊荣去年刚从竹林关水文站退休,家里一层楼全部进了洪水和泥石流,门前的淤泥达三十公分深,磨盘大的石头将街道变成了乱石滩。商洛水文局给他打电话,让他想法给竹林关水文站送去一部手机,保证站上报汛畅通。外面的瓢泼大雨和滚滚泥石流,但华腊荣没有一点犹豫,抓起一把伞拄着一根棍子,就冲进了雨中。家里离站上有十多里路,平日平展的柏油路已经没了踪影,他孤身一人顶着风雨往水文站方向赶。不知滑倒了多少次,衣服湿了满身泥泞,好不容易赶到水文站的对面。但是洪水将过河的桥摧打的只剩下桥墩,没法过去。于是他扯开嗓门喊站上职工,将投放器放过来,将手机装在袋子,送到站上,保证汛情能够及时传出去。

……

这样的事例在这次暴雨洪水中举不胜数,水文人用自己无畏的精神在涛天洪水中书写着水文风采。

洪水来了又去了,在这次暴雨洪水中,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得以安全撤离是因为水文人提供的水雨情信息,也很少知道,有这么一群人长年坚守在穷山恶水中,就为了那一组组数据。随着洪水的离去,水文人也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他们又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着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测报工作。

本文相关信息
本文暂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河南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     电话:0371-65571718     邮编:450003

豫ICP备150133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