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文明知识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社会公德主要内容:
2、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主要内容:
3、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主要内容:
4、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二)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三)精神文明建设应知应会内容
1、“三个代表”内容: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是: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5、“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6、“五讲、四美、三热爱”:
“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7、常见名词内涵:
“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四自”:自重、自信、自警、自励;
“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简称“四有”公民;
“四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四个高度认同”: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
“四个意识和一种精神”: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五个互相”:指各族干部群众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
“五种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8、“五好家庭”内容: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好;努力生产、工作、学习、完成任务好;计划生育、教育子女、勤俭持家好;移风易俗、文明礼貌、清洁卫生好;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互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