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部栏目
  • 全部栏目
  • 水文要闻
  • 工作动态
  • 行业信息
  • 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
  • 政策法规
  • 规范标准
  • 通知公告
  • 水资源监测
  • 水环境监测
  • 水情信息
  • 专题专栏
您现在: 首页 » 专题报道 » 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主题活动 » 学习园地 » 正文
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职工日常行为礼仪规范
发布时间: 2010-05-24 10:32:38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421

第一章

一、为树立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良好形象,争创水文“品牌”,提高干部、职工整体素质,依照《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和有关方面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规范。

二、本规范适用于全省水文系统所有职工。

三、职工日常行为礼仪规范是指全系统职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当遵守的礼节准则和行为规范。

第二章

一、着装

(一)在工作时间内,着装应整洁整齐、庄重大方、美观得体。不能穿短裤、背心、拖鞋,女士不得穿超短裙、吊带裙。不得披衣敞怀、挽袖、挽裤腿,皮鞋应擦拭干净。

(二)庄重场合,男士穿西装时,应佩带领带,领带要与西装、衬衫的颜色相匹配;着中山装时,要扣好领扣、领钩;穿长袖衬衣应将下摆塞在裤内,袖口不要松开或卷起。女子着裙时,袜子口不能露在衣裙之外。

(三)佩戴饰物要注意大方、得体和整体美感。不得佩戴叮当作响或过分夸张个性的饰物。

二、举止

(一)站相

立正时两脚平衡着地,两腿挺直,自然挺胸,上体保持正直,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两眼向前平视。稍息时,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约全脚的三分之二,两脚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

(二)坐相

坐下后,腰和腿、大腿和小腿成直角、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上体保持正直。不同情况坐姿有所不同,应与环境相适应,不能趴、躺、歪、仰。

(三)走相

走路要抬头挺胸,不能摇头晃肩,不能低头、背手、抄手、插手、步履蹒跚,步伐应轻快有力,不沉重、机械。

三、仪容

(一)干部、职工仪容应符合职业特点,稳重大方,不过分修饰。

(二)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整洁美观。

1、发型要符合职业特点,体现美观、端庄、整洁,头发要经常梳理,保持清洁。不应将头发染成黑褐色以外的其他颜色。

2、指甲不能太长,应经常注意修剪。

3、口腔应保持清洁。

4、男士的胡须要刮净,鼻毛应剪短不得外露。

5、女士妆容应清新淡雅,不宜浓妆艳抹,公共场合不宜用气味浓郁的香水。

(三)工作场所应保持优雅的举止和姿态。在他人面前咳嗽、打喷嚏、打哈欠,要转过身或低下头,用手或手帕捂住。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第三章

一、在院区,职工应以主人翁的精神,遵守院内规章,爱护院内设施,主动维护院区秩序。未经许可不要带领无关人员进入院区闲逛,不要攀枝,踩踏草坪;出入院区要主动出示证件(或乘车证)。

二、在办公室,要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早退,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利用电脑玩游戏;不带家属、亲友到办公室聊天;不走东串西、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办公。

三、在阅览室、资料室、档案室、健身房等场所,要遵守有关规定。

四、集会

(一)集会着装应合乎礼仪规范。会议的主持人、报告人以及在主席台上就座者,应着正装。

(二)严格遵守集会时间、议程

1、参加集会应提前到达会场,不得早退或无故缺席。

2、发言时一般不要超过规定的时间。

(三)会议注意事项

1、在会议指定位置就座,不要随意走动。

2、应专心听讲,做好记录。

3、禁止有碍视听的不良举止,不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4、不应让个人通讯设备发出声响。

5、不应闭目养神,或左顾右盼,不要吸烟,不吃零食。

6、不应传阅与会议无关的读物。

7、不应议论与会议无关的问题。

(四)集会入场、退场 顺序

进退场时不高声言笑,不前推后拥。

入场顺序:先内宾,后外宾;先群众,后领导。

退场顺序:先外宾,后内宾;先领导,后群众。

五、就餐

在集体就餐时,应按规定时间就餐,按先后顺序依此排队;按需取用,注意节约;就餐时应谈话愉快,气氛友好,避免谈论影响他人心情和胃口的话题;注意就餐卫生,不要把盘中食物反复翻动;饮酒应适度,不酗酒;应注意餐桌礼仪,不要自饮自食;就餐速度尽量和大家保持一致;自觉维护餐厅环境卫生;工作日,中午就餐不饮酒。

第四章

(一)环境卫生

保持院内、站区的卫生,遵守清扫制度;搞好绿化、美化,具有一定的政治、文化氛围。

(二)室内卫生

做到空气新鲜、无“四害”、无痰迹,地板墙壁无灰尘,无蜘蛛网,门窗玻璃清洁透明,室内用具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工作场所应统一规划环境布置,规范图表、文字张贴,原则上不应出现个人生活用品。

(三)个人卫生

坚持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头、勤剃胡须、勤剪指甲。

第五章

一、在办公室接待客人应热情周到,举止得体。

二、客人登门时,工作人员应首先起身相迎,面含微笑,主动与对方握手,略表问候,并请客人就座。

三、接待时,应认真专注,根据客人来意,妥善安排和处理,尽量不让客人久等。

四、一般情况下,辞别应由客方首先提出。当客人告辞时,主人应稍加挽留,在客人起身后主人再起身相送,将客人送至门外,并握手道别。必要时,主人应在客人离去时相送一程,或待对方走出自己的视线之外,再转身离去。

第六章

一、介绍的基本顺序原则:先向年长者引见年轻者,先向女士引见男士,先向职位高的引见职位低的。

二、介绍的基本方式:为他人作介绍,被人介绍和自我介绍。

(一)为他人作介绍,应简洁清楚,可简要介绍双方的职业、工作单位等情况,介绍时,应有礼貌地以手势示意。

(二)被他人介绍时,应注视对方,如在座位上,一般应起立,介绍完后,双方握手或致辞意;在不利于起立的场合(餐桌、会议桌)可不起立,微笑点头即可。在握手或点头示意时,可说“您好!”、“幸会!”等礼貌用语。

1、女士被介绍给男士时,一般说来,女士微笑点头即可。如果愿意和对方握手,应先伸手。

2、男士被介绍给女士时,男士应主动点头并稍稍欠身,如果女士伸出手来,男士应随即伸手轻轻一握。

(三)作自我介绍时,应主动打招呼说 “您好!”,然后说出自己的姓名、工作单位及身份。也可一边伸手跟对方握手,一边作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不要过分夸耀自己,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神、表情来表示友善。一般情况下,自己介绍后,对方随之会自行介绍。

三、在整个介绍过程中,介绍者与被介绍者的态度应热情得体、举止大方、面带微笑。会议介绍时,被介绍者应起身示意。

第七章

一、握手时机

1、双方互致问候时,若双方均为男士彼此应趋前握手,女士则随双方各自意愿。

2、一方为男士、一方为女士时,男士应先等女士伸出手;若男士已伸出手来,女士应有所反应。

二、握手姿势

1、一般地握手,两个人手掌相握呈垂直状态,表示平等而自然的关系。

2、如要表示谦虚或恭敬,可掌心向上同他人握手;为表示更加谦恭可双手去捧接。

3、不可掌心向下握住对方的手。

4、握手一般应用右手。

5、不要交叉握手,不要同时与两人握手;不要戴手套握手。

三、握手的顺序

1、在上下级之间,应上级先伸出手后,下级才能接握。

2、在长幼之间,应长辈先伸出手后,晚辈才能接握。

3、在男女之间,应女方先伸出手后,男方才能接握。

四、握手的时间及力度

握手不能软弱无力,也不能远远的就伸手,更不能用拇指和食指用力扣住对方的四指关节。握手的时间应相宜,关系亲近的,可稍长时间握在一起或用双手握手。一般情况下,许握一下即可,不要用力过大的摇晃,男士与女士握手不能时间长,一般是握一下就放开。

第八章

一、称谓礼仪要求:得体。

1、称谓应符合身份,可以对方的职业相称,也可以对方的身份相称。

2、在对方身份不明的情况下,采用以性别相称“某先生”、“某女士”或称其为“某老师”。

3、在公共场合对不熟悉的人一般称“同志”。

4、互相熟悉的人一般直呼姓名或姓加职务。

二、称谓应注意的事项

1、对年长者称呼要恭敬,不可直呼其名。称呼时可借助平和的声调、热情的笑容和谦恭的体态表示尊敬。

2、对同辈人,可称呼其姓名,也可以去姓称名。称呼时要态度诚恳,表情自然。

3、对年轻人,可在其姓前加“小”相称,或直呼其姓名。称呼时要注意谦和、慈爱。

第九章

一、交谈礼仪要求:表情自然、态度亲切、表达得体、尊重对方、谦虚礼让、善解人意、因势利导。

二、交谈时,双方目光交流应持同一水平,可适当运用手势以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切忌用手指点对方。

三、聆听别人谈话,应专心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说话。 正确的意见,应表示赞同;不同的看法,若无原则性问题,不必细究;若是事关原则,可以婉转相告,表述自己的观点;遇到不合理要求,应讲究技巧、婉言谢绝。

四、交谈时应注意的事项

1、吐字清晰,快慢有度。

2、声音适中,以对方能够听清和不妨碍他人交谈为宜。

3、一般场合不要高谈阔论,谈话内容不要无中生有,东拉西扯。

4、别人进行个别谈话时,不要凑前旁听;

5、谈话时,一般不要问及履历、收入、女士年龄等话题。

6、应避免使用触犯他人的语言和自以为是的言论。

7、多人交谈时,讲话的人要照顾到在场的每个人;倾听的人应注意正在讲话的人。

8、交谈结束时,说些结论性的话后握手告别。

第十章

一、电话礼仪要求:

礼貌谦恭、言简意赅。

二、拨打电话

1、拨打电话,要考虑对方是否方便,一般应在对方工作时间拨打。

2、拨通电话后,应先问候“您好!”,然后自我介绍和证实对方的身份。如果要找的人不在,可以请接电话者转告,并向对方道谢,问清对方的姓名。

3、通过总机转接的电话,应对接线员说 “请转某某分机”。

4、如果拨错电话,应向对方道歉。

三、接听电话

1、听到电话铃声应及时接听,先说:“您好!这儿是某某单位”;通话过程中,要仔细聆听对方的讲话,并及时作答。

2、如果对方请你代传电话,应弄明白对方是谁,要找什么人,以便与接电话人联系。传呼时,请告知对方“稍等片刻”,并及时找人。

3、如果要找的人不在,对方要求转告时,接话人应做好以下记录:

1)来电者的姓名、单位;

2)转告的内容;

3)是否需要回电,以及回电号码、时间等;

4)对方来电日期、时间。

记录完毕,应向对方复述一遍,以免遗漏或记错。

4、接到错拨的电话,应礼貌告知对方,对方若说“对不起”时,应回答“没关系,再见!”。

四、其他应注意事项

1、一般不要用办公室电话联系私人事情。在办公室拨接电话,不可占线时间过长。

2、通话中,尽量使用普通话,咬字要清楚、自然、亲切。

3、讲完通话内容后,应问“您还有什么事情”或“您还有什么指示”,最后说声“再见或谢谢”,并放好话筒。

第十一章

一、同行乘车礼仪原则:客人在先,领导在前,客人为尊,长者为尊。

二、与领导同行,两人时应在领导的左侧。多人时如果自己职务较低,应在后面一定的距离。乘车同行时,上下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上车时,在有人欢送的情况下,随从人员应先上车,领导后上。下车时,在有人欢迎的情况下,领导应先下,随从人员后下。乘轿车时,领导应坐在后排。乘面包车时,领导应坐在前排。

三、上车时,应将车子开到客人跟前,帮助客人打开车门,站在客人身后请客人上车。若客人中有长辈,还应扶持其先上,自己后上车。

四、轿车内的座次,一般是右座高于左座,后座高于前座。

1)当专职司机驾车时,其排位自高而低依次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副驾驶座。后排的位置应当让尊长坐。

2)当主人亲自开车时,则应把司机边上的位置让给尊长,其余的人坐在后排。

3)四排座及其以上轿车排位,应由前而后,由右而左,依距离前门远近排定。

五、下车时,主人应先下,然后帮助客人打开车门,迎候客人或长者下车。

第十二章

一、递送名片时机

1、若有人介绍,应等介绍完对方和自己后,再递上名片。

2、若没人介绍,应在向对方打招呼、简洁的自我介绍后,再递名片。

3、如果是登门拜访,应先口头自我介绍,再递名片。

二、向他人递送名片时,一般应说“请多指教”,同时身体微微前倾示意。

三、一般应双手呈上名片,名片的文字应正面朝向对方。

四、如果自己的姓名中有生僻的字,应将自己的名字读一遍。

五、接受他人的名片时,应双手接过,并道谢。

六、接过名片,应仔细看一遍,方可收藏。

第十三章

一、作客

(一)到别人家作客,要注意举止文雅。

(二)敲门时用力要适度,按门铃的时间不要过长;

(三)到领导或长辈家作客,进门后要先问好,领导或长辈示意坐下再落座;

(四)尊重他人的爱好习惯,不要随便触动室内的陈设;

(五)保持他人家庭的环境卫生;

(六)停留时间不要过长。

(七)告辞要讲究方法,应选在讲完一段后提出告辞,主人送到门外时,应及时说“请留步,再见”。

二、待客

(一)接待来访的客人要热情周到,以礼相待,笑脸相迎,热情让座,双手送茶,笑脸相送。如手头工作较忙,没有时间接待,应向对方说明情况或另行预约。

(二)对方因公来访,在政策范围内的事情,要主动热情的积极协助来访者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不符合政策的事情,要耐心说明情况;对涉及到其它单位或部门处理的事情,要主动引导,提供方便,若需要拜访的对象不在或工作较忙无法接待时,应委婉地说明,表示歉意。避免给人留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印象。

(三)对方因私到家来访,事先有预约的应在门口迎接。未预约的,客人来后,要放下手中正在干的事情,热情接待。

(四)宴请客人,要视情安排好座次,一般面朝门的座位为上座,主要客人要让到上座就位。进席时,按照领导或年长者在前,下属或年轻在后,由主人依此安排就座。

第十四章

一、约会

分口头、电话、信件邀请,主动邀请者应用客气商量的口吻征求对方时间、地点的意见。一经约定,双方应遵守时间,提出邀请的一方应提前一点到达,因故迟到一方,应向对方表示歉意。终止约会一般由邀请者提出。拒绝约会,要讲究礼节礼貌,婉转真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二、晋见领导

有事需进见领导时,应精神饱满、服装得体。应先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入。如领导不在,不要轻易入内,应另找时间再来。进入领导办公室应持立正姿势,说明来意,或将要呈送的文件双手呈上。领导示意落座时,要选择领导对面的位置端坐。交谈时,要简明扼要,不要扫视领导阅读的文件资料或摆弄领导放置的物品。未经领导允许,不要吸烟。见毕后示礼退出,不要长时间逗留。

第十五章

吸烟有害健康,应尽量不要养成吸烟的习惯。如果已经有吸烟的习惯,要尽量节制自己,讲究吸烟的文明和礼貌。在标有严禁烟火的场所和禁止吸烟的部位,应自觉禁烟,遵守社会公德。在工作间、餐厅,一般也不要吸烟。苯胍桓鲂碌牡胤剑恢朗欠裨市砦淌保上任省霸市砦搪穑俊保玫皆市硎痹傥T诒鹑思易骺停魅瞬晃?不要主动吸烟。在允许吸烟的地方,可先敬左右的人,不要边走边吸烟,烟灰、烟头和火柴杆要放在烟缸内,不要随地乱丢,以免影响卫生和引起火灾。

第十六章

一、道歉

一是直截了当,当面致歉;二是借助他人转告;三是以行代言,在以后接触中,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悔意,道歉并非耻辱,而是真挚诚恳的表现,以沟通理解为基础,以增进团结为目的。

由于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给他人带来不便或打扰对方时,应及时道歉;道歉时,态度要真诚,敢于纠正过错,不可敷衍行事;应根据不同的对象、事件和场合,使用规范的道歉用语。

二、心态

自觉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始终保持重诺、守信、自尊、自重的健康心理;坚持自身的学习提高,努力适应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新事物;遵守社会公德和公民道德规范,自觉维护单位和个人形象;积极融入集体生活,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充分肯定和学习他人的长处,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处理好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不以个人好恶对单位和他人评头论足。

第十七章

一、拜访要事先约定,并遵守时间。

二、进入他人房间前,要先轻轻敲门,听到应答后再进入,关门不能过重。进入房间后,如果对方正在讲话,应稍等静候,不宜中途插话,如有急事需打断说话,要看准时机,并且说:“对不起,打扰一下。”

三、递交文件时,应正面、文字朝向对方。

四、上班见面要互相打招呼问好,在办公大楼等公共场所打招呼,可点头、微笑或招手示礼,不应大声呼名唤姓。

五、在走廊里行走应放轻脚步,不应大声喧哗。遇到领导或同事要礼让,不应抢行。

六、要爱护公物,不得挪为私用。

七、借用他人或单位的东西,使用后应及时送还或物归原处。

八、未经同意不得随意翻看别人的文件、资料和办公桌抽屉等。

九、上下楼(车)不要拥挤;购物要排队,按先后顺序购买;无意识侵犯了别人的空间,应主动致歉“对不起”。

第十八章

一、忌随便发怒。公务场合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心胸开阔,冷静稳重,表现出应有的气量和涵养。

二、忌玩笑过度。开玩笑要因人、因时、因环境、因内容而定,忌开庸俗玩笑,忌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开玩笑。

三、忌口无遮拦。公务活动中,说话之前要考虑场景、氛围,不应口无遮拦。不打探他人隐私,不私拆他人信件,不要对他人和单位妄加评论。

四、忌不尊重女士。在公务场合,应体现“女士优先”的原则,男士不得有不尊重女士的表现。多数情况下,男士应礼让女士进出大门和走廊等;上下车时,男士不应抢在女士前面;并排走路时,男士不应走在内侧;当与两位女士走在一起时,男士不应夹在中间,等等。

第十九章

(1)您好。 (2)请,请问。

(3)您早(晚上好)。 (4)您请坐。

(5)请稍候。 (6)欢迎光临。

(7)幸会! (8)认识您很高兴。

(9)您需要些什么? (10)您需要帮忙吗?

(11)别客气。 (12)对不起。

(13)请原谅。 (14)没关系。

(15)拜托了。 (16)劳驾(麻烦您了)。

(17)谢谢。 (18)打扰了。

(19)真不好意思。 (20)很抱歉。

(21)请多指教。 (22)请多关照。

(23)请您多保重。 (24)欢迎您多提宝贵意见。

(25)谢谢您的合作。 (26)不用谢。

(27)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28)请注意公共卫生(秩序)。

(29)没听清楚,请您再说一遍

(30)请您清点好现金(货物)。

(31)请注意安全。

(32)请排好队。

(33)允许吸烟吗?

(34)请按规定办理。

(35)请您稍等,他(她)马上就来。

(36)对不起,您找的××同志现在不在,有什么事需要我代为转告吗?

(37)好的,我马上请××同志回答您的问题。

(38)您贵姓、怎么称呼您?

(39)好的,您反映的问题我们调查落实后尽快给您答复。

(40)请出示您的身份证(工作证),谢谢。

(41)您提的意见很好,我们一定改进。

(42)请您稍等,我马上给您办。

(43)请在这里签名(盖章)。

(44)请您看仔细。

(45)再见,有什么问题请随时来电话联系。

(46)谢谢您的鼓励、关心和支持。

(47)晚安。

(48)再见。

(49)您走好。您慢走,不远送了。

(50)欢迎您再来。

第二十章

1、本规范自2005年10月1日起实行,2007年7月1日重新修订。

2、本规范未定事宜,将根据需要另作补充和修改。

3、本规范与上级有关规定不符,以上级规定为准。

4、本规范的解释权归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党委办公室。

5、若有意见和好的建议,请及时告知,以便不断完善

本文相关信息
本文暂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河南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     电话:0371-65571718     邮编:450003

豫ICP备150133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