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律己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商丘水文局 张铁印)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来,通过深入系统地学习,我们认识到,“三严三实”要点在修身,根本在实干。只有“严以修身”,才能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持续提升道德境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生追求;只有严以修身,才能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振奋精神,立足岗位,尽职尽责做好工作。
修身是人生的大学问。修身就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的、自觉的锻炼和修正,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的要求,不断的消除、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非道德欲望,努力将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到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
蘧伯玉是春秋末期卫国著名的贤大夫,是孔子赞许的为数不多的君子之一,他每天都检查反省自己,力求使今日之我胜过昨日之我,到了五十岁那年,仍然在思考之前所犯的过错。所谓“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有“寡过”、“知非”之誉。
修身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仁人志士“慎终追远”,注重名节;强调做人要懂规矩,知礼仪,要讲诚信,有爱心,有正气,要忠君爱国,不丧失气节;做事要敬业勤勉,奉公守法,清正廉洁,要有章法,讲原则,知其可为与不可为;要不断检查反省,敢于修正错误,不断提高道德修养。
孔子一生都致力于“克己复礼”,修身而以天下为己任。强调做人首先要学做人的道理,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然后才能做事。他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成为至圣先师,不仅在于治国理政的儒家思想学说,更在于其身体力行、孜孜以求和充满人性光辉的人格魅力。
修身是一生的事业。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修身要赋予时代新的内涵,修身无止境。曾子是儒家思想的正宗传人,他每天“三省吾身”,按道义审查自己的言行。他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他躺在床上不能动了,才对弟子说,我一辈子都小心谨慎,唯恐做人做事有损道义,现在我快要死了,我才敢说大话,我这一辈子都不会犯错误了。
加强学习和接受教育是修身律己必由之路,但更主要的是依靠本人的自觉,要自己去领悟,去身体力行。修身律己真正重要的是不断增强我们内心的定力与信念,找到那种内心的真正感受。只有内心坚强,心灵足够强大,我们才能在花花世界里抵挡住各种诱惑,经受住各种考验。比如,有些人确实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是有功劳的,为什么还会走向贪污腐败等犯罪的道路呢?原因还是修身不够,缺乏那种“发自内心的定力与信念”。
然而,修身也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保证一个人一生都不会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修身只能是一种基础,像是预防针,给注射一种抗原,在体内形成抗体,产生免疫力,但切不是永恒的,一旦被突破了,“病毒”也能长驱直入,侵害人体,腐蚀人心。比如刘青山、张子善等人,哪个不是在战争中出生入死,为新中国的建设流血流汗的人,后来还是倒在了“糖衣炮弹”之下,晚节不保。所以只能说,修身作为一种防范的方式,是自觉的、低成本的,但未必是高效的。
当今世界,诱惑很多,挡不住诱惑而以身试法者大有人在。大部分的领导干部在党和组织的教育培养下,都有一定的拒腐防变的能力,但是,因为手握实权,这些领导干部及其亲属更容易成为投机钻营者“围猎”的对象。不可否认,投机钻营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对领导干部的腐化拉拢无所不用其极,领导干部稍微意志不够坚强,就难免会“中枪”,被拉下水,然后奢侈腐化,不能自拔。所以,修身律己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此进程中,党员领导干部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是至关重要“关键少数”。党中央高瞻远瞩,全面从严治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不懈反对“四风”,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凝聚全党力量,凝聚中国力量。那么,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要从哪些方面加强修身律己呢?笔者认为,除了遵循传统的修身律己、检查反省、不断提高道德修养以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一、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共产主义信仰就是对共产主义理论学说的信服、敬仰和崇拜。共产主义学说在正确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共产主义学说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而是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检验了的科学真理。
共产主义是全人类长远利益、终极利益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发展方向。因此,共产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是有史以来最崇高的信仰,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向往和追求,必将为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所接受并为之奋斗。今天,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让他们深思,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伟大哲学家调查中,马克思以高票居于榜首。
在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中,共产主义在发展上分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是共产主义。在实践中,首先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作用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这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仍然存在,需要促进社会生产力达到充分的发展和极度的发达,创造丰富的社会财富。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占有了生产资料之后,在生产力和物质财富尚不很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尤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怎样处理好社会财富的“全民所有”与“私有财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真理,怎样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巨大考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正确地处理好了“公”与“私”的关系,因而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有经济归全民所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也是最根本的落脚点。实践证明,国有经济、国家控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够抵御市场经济带来的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正是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关键所在。
经过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时至今日,它已经是举步维艰。经济陷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复苏艰难;自私自利的社会价值观导致人伦关系淡薄,人们的心灵无处安放,精神无所寄托,从及时行乐,到性解放,到吸食毒品,年轻人精神颓废;而且经济越发展,这种现象越突出。他们不得不研究2500多年前的中国经典,寻求心灵的救赎,执政者不得不经常在海外寻衅滋事以稀释国内的矛盾焦点。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显示出其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一派勃勃生机着实令西方国家侧目。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共产主义学说不仅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而且从根本上构建了人类的精神家园。
当社会主义建设完成后,社会物质财富极大地丰富,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精神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国家、政府、政党、货币经济会完全消失,城乡差异和社会分工会完全消失,社会财富归全人类所有,所有的人平等地享受社会财富,劳动将不再是人类谋生的手段,而是第一需要。最后,人类社会就进入共产主义的阶段。
有人说,共产主义信仰太远大,我们看不到。那么,在这里,我们就探讨一下什么是信仰。
信仰是人们对某种崇高精神的追求或终极目标的推崇,这样的追求和推崇令人充满信心,坚定不移,为之奋斗终身,为之献身。信仰反映了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想追求。
当人类的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时候,人类处于愚昧状态,敬畏、信奉“太阳神”等自然神灵,以为这些神灵主宰万物,祈求得到庇护,繁衍生息,延续生存。当人类的生产力比较发达、物质也较为丰富的时候,人们信封正义之神,倡导自由、平等、博爱,希望消除人间的邪恶,消除杀戮和战争,没有饥饿和灾难。这两个时期,科学还不发达,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还处于低级阶段,所以,人们信奉各种神灵。如果说这也是信仰的话,那也是低级的,因为其中掺杂着各种迷信色彩,以科学的态度看,它站不住脚。
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达到空前的高度,人类已经可以走出地球,探索太空,你还相信有“天国”、有来生、有万能的神吗?当人类的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极大丰富的时候,人类应该追求什么?除了“人人幸福、各美其美”,还有别的吗?
认真研究便可得知,其他任何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相比都难以望其项背。共产主义信仰,因其美好,所以远大。“功成不必在我”,不能因为其远大,我辈实现不了,就放弃美好的追求。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它也是由一个个小目标组成的,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更接近终极目标。共产主义理想不是凭空就能实现的,需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一代人实现不了,就交给下一代,下一代再交给下一代,子子孙孙传下去,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人生要有信仰,没有信仰无异于行尸走肉。千百年来,古今中外,人们不停地追问,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只要你是共产党员,就不要再追问这个问题,因为从入党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回答了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二条)
二、必须加强党性锻炼。
党性是什么?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也是一个党员所具有的政治人格。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周敬青曾撰文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党作为先锋队和领导核心而明显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性,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组织原则、作风和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中央党校教授张伯里认为,“我们党是一个郑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强的党性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头脑中自发产生的,而是从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反复锻炼得来的。”
2014年1月14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指出,“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
党章提供了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标准和尺度,党员干部要把对党章的高度尊重和敬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是第一要务,人生最强大的动力就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船之舵,是压舱石,没有它就会失去方向,大风大浪中就会摇摆不定。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面对权势、金钱、美色、各种社会关系等,是抵不住诱惑、抗不住干扰的。
加强党性锻炼要始终做到对党忠诚,对党的事业忠诚,尽职尽责,表里如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有损于党和人民的事情,不惜为共产主义事业、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
加强党性锻炼要敢于担当。事业是干出来的,没有担当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勤劳务实的作风,干事创业只能是空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为党和人民不计个人荣辱得失,立足岗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加强党性锻炼必须做到清正廉洁、个人干净。廉洁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正好是“修”的对象。在自我完善、自我升华中做到廉洁自律,并保持永远在心中指导着自己的行为。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始终做到不破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而不为自己谋取任何的私利,做人民的“公仆”而不谋取任何特权,大权在握而“当官就不许发财”。而且,只要你还是共产党员,是党的领导干部,一生一世都要这样做。这样的要求是很高的,要具有很强的党性,不加锤炼是很难做到的,对此,党员领导干部要有充分的认识,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必须坚定无产阶级的修身方向
修身律己本身没有阶级性,但政党是有阶级性的。共产党人必须坚定无产阶级的修身方向,修身律己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偏离了这个方向,就偏离共产党人修身律己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这一点至关重要。因此,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对照检查反省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修身律己的成效。必须剔除传统修身中“明哲保身”、“功名利禄”、“光宗耀祖”等封建糟泊,汲取其精华。必须摒弃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警惕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普世价值”等侵蚀我们的思想,占领我们修身的阵地。
新时期,修身律己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就是我们修身律己的主要内容和方向,要运用修身的方法在工作实践中去身体力行。
要加强学习,夯实修身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条第一款就明确要求,共产党员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有了这样的基础,修身律己才会取得显著成效,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四、必须投身实践、身体力行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出真知。修身律己的落脚点在于实干,没有丰富的社会实践,修身律己只能是一句空谈。“三严三实”核心在“严”,本质是“实”,就是共产党人要严修身、重实干,在修身中实干,在实干中修身,边修身边实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干是共产党人修身律己、提高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要积极投身实践,通过丰富的革命和建设实践领悟修身律己的真谛,并逐步提高,不断达到更高的境界,而且这个境界是无界的,只有更高,没有最高。
有人说,我们的民族有一个毛病,就是好回头看过去,因循祖宗成法,对于新事物则反应迟钝。鲁迅1926年在《这个与那个》中谈到:“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那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那么求全责备?”善于总结过去不见得就是坏事,但不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就不是好事。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修身律己、提高道德修养不仅方向不能偏,还要富有时代和创新精神,与时俱进,既要注重传承,更要善于把握现在和未来。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而增强指导实践和做好实际工作的能力;以“个人干净、对党忠诚、敢于担当”的“三严三实”本质要求,谋划好改革与发展大局,做好本职工作,这才是党员领导干部修身律己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