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感悟
济源水文局 吴庆申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3月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所作的结论的一部分,距今已有67年了,虽然我们党的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对于当前的新形势下党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其全文中一共阐述了12种工作方法:
一、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在这个方法里毛泽东同志把书记和委员的关系比成班长与成员的关系,书记要当好“班长”就应该很好的学习和研究。书记如果不注重向自己的“一班人”作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不善于处理自己和委员之间的关系,不去研究怎样把会议开好,就很难把这“一班人”指挥好。因为书记和委员之间的关系是少数服从多数,而战场上班长与成员之间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比方生动而又贴切,不仅说明他们之间的联系,而且道明了二者的区别,真是通俗易懂。
二、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不仅“班长”要这样做,委员也要这样做,不要在背后议论,有了问题就开会,摆到桌面上来讨论,规定它几条,问题就解决了,有问题而不摆到桌面上来,就会长期得不到解决,甚至一拖几年。在这个方法里,毛泽东同志教会了我们要学会不回避问题,用开会的方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三、互通情报。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的情况相互通知,互相交流,这对于取得共同的语言是很必要的,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结果彼此之间就缺乏共同的语言,这一理论用现在时尚的语言来说就是要加强沟通。沟通是解决问题的良方,日常生活中也有些领会,但要做到有效沟通,还需继续探索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沟通的效率。
四、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毛泽东在这里提出了“不耻下问”的观点,而且强调不仅要听,而且要明辨是非,正确的意见要听,对不正确的不能听还要给予批评。
五、学会“弹钢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有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要求党委要抓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它方面的工作,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是告诫我们抓工作要全面,不能顾此失彼。
六、要“抓紧”。党委对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否则工作还是不能做好,抓而不紧也不行。
七、胸中有“数”。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分析,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我们有许多同志至今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所以在决定事情之前要先做好调查,分析,研究,不能无根据地主观地决定问题。
八、“安民告示”。开会要事先通知,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并且早做准备。有些地方开会之前不准备报告和决议草案,等开会的人到了临时凑合,这是不好的。如果没有准备就不要急于开会,否则就达不到开会的目的,更达不到开会的效果。
九、“精兵简政”。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会议也不要开得太长。
十、注意团结。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对党外人士也是一样。我们都是从五湖四海汇集来的,我们不仅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而且更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
十一、力戒骄傲。这对领导干部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互相团结的一个重要条件,即使自己没有犯过错误,并且工作有了很大成绩的,也不要骄傲,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制止歌功颂德现象,骄傲使人落后,使事业受挫。
十二、划清两种界限。看问题一定不要忘记划清两种界限:革命和反革命的界限,成绩和缺点的界限。记着这两个界限,事情就好办。否则就会把问题的性质弄混淆了。自然,要把界限划好,必须要经过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对于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都应该采取分析研究的态度,才能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这十二种工作方法对建国初期我们党的工作起过重大作用,我通过认真研读,时至今日它依然像一盏明灯照亮我的心,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一定时时处处想着,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我们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