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部栏目
  • 全部栏目
  • 水文要闻
  • 工作动态
  • 行业信息
  • 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
  • 政策法规
  • 规范标准
  • 通知公告
  • 水资源监测
  • 水环境监测
  • 水情信息
  • 专题专栏
您现在: 首页 » 水文文化 » 精神文明 » 最美水文人 » 正文
澧河岸边水文人 ——记河南省漯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何口水文站
发布时间: 2014-07-24 08:58:32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1092

    澧河发源于河南省方城县四里店,由于河道上宽下窄,行洪能力自上而下递减,加之上游是河南三大暴雨区之一,洪水频繁,出现超标准洪水次数多。据统计,自何口水文站建站以来,共出现超标准洪水22次,平均达每5年2次,该河因而成为全省防汛重要河流之一。该河自建国以来已有3年(1975、2000、2004年)出现大范围漫溢决口,造成险工多,防汛任务繁重。

    何口水文站是澧河控制站,控制流域面积2124平方公里,占澧河总面积80%。该站设立于1955年6月,1977年基本断面上迁1000米,更名为何口(二)站。现有观测项目:降水、水位、流量、蒸发、水质、冰情、墒情等。现有职工4人,已连续积累了53年水文资料,在防汛、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国民经济规划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何口水文站的4位职工,平均年龄约40岁,他们是一群普普通通的水文工作者,自青春年少始,把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现在了这里。他们勇敢、乐观、坚定、顽强,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和热爱。他们成年累月居住在偏僻的山村,守候着澧河的四季变化,探测河水的流量、水位的涨落,观测降雨量和蒸发量,监测土壤的墒情等等。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这些工作,勘测、观察、记录、报告,为农田水利、水利工程提供及时准确的情报和数据,为各级防汛指挥部门提供决策的依据。他们有许多美丽的称呼,其中最响亮的如“江河‘守护神’”、“水利战线的尖兵”等等。

    站长路松奇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人,1987年子承父业参加水文工作,先被安排在平顶山水文局中汤水文站,后调至漯河水文局何口水文站工作,至今已有20多年了。他是何口水文站沧桑变化的建设者,也是见证人。当年刚参加工作时,破旧的站房,凌乱的院落,落后的测验设施,偏僻荒凉的工作地域,曾经让这个对生活充满憧憬和期望的年轻小伙一度感到茫然无措。他何尝不向往镇上、城里优越的工作环境啊。然而,老站长的一番话让他坚定了信念:“你们是水文人的后代,咱水文工作现在各方面是差了点,默默无闻的,但咱的工作重要着呢!咱们可是获取防汛抗旱第一手资料的单位啊,咱们被誉为防汛抗洪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呢,咱水文今后要发展壮大,你们这些后辈肩上的单子重着呢!”一连几天,路松奇反复琢磨着老站长的这番话,慢慢地,他的心平静了、明朗了,也更加坚定了。他在心中默念:接过父辈肩上的担子,舍得吃苦,耐得寂寞,扎根水文,发展水文,无怨无悔。

    老站长退休后,路松奇勇敢接过了新站长的重任,和站上其他3名职工共同组成了一个年轻的山村基层水文团体。从此,他们远离家庭,远离亲人,常年驻守水文站,寒来暑往,踏波逐浪,勘查、观测、测报、整编……那一份份珍贵的测报数据是他们心血和汗水的结晶,那一个个闪光的荣誉称号是对他们辛勤工作的最高褒奖。

    在何口水文站获得褒奖的同时也获得了不少的荣誉:1999年、2003年和2013年,分别荣获河南省文明水文站称号;2000年,荣获河南省人民政府抗洪先进集体奖;2004年,荣获漯河市抗洪先进集体奖;此外,还多次获得全国先进报汛站称号,等等。站长路松奇,职工王建民也多次荣获省、市抗洪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王建民和朱耀伟两位职工也是水文后代,均是单职工家庭,他们的爱人带着孩子在城里生活,还要打工,还得带孩子,接送孩子上学,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而远在水文站上的他们也深知家庭的实际困难,却不能帮上多大忙,尤其是每年的汛期,一连几十天都得守在站上,但他们从没因为家庭的困难而影响了工作。实在忙不开身时,他们只得让年迈的父母帮忙照看孩子。

    周政辉是何口水文站最年轻的职工,也是80后青年,在水利学校成绩优异,且来自相对富裕家乡的他,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没有表现出不满和不屑,而是勇敢地接受和面对。一到站上,就融入工作,虚心向老职工求教,测整报一切从最基本做起,很快就掌握了站上日常工作。更难能可贵的是,工作之余,他用孜孜不倦的学习来充实自己。几年来,他工作、学习、生活皆丰收:娶妻、生女;函授华北水利水电本科毕业;又考取了河海大学博士生。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与何口水文站优良严谨的站风以及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分不开的。这里还有一段不得不说的佳话: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总工、博士生王鸿杰同志当年也曾在何口水文站有过短暂的工作经历,难怪站长路松奇常说,“我们何口水文站可是咱水文的福地啊,从这里相继走出了两位水文博士生呢!”言语间是满满的骄傲。可以说,周政辉是新一代水文人的优秀代表,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这其中有他自己对水文工作的不懈的追求和热爱、可贵的毅力和坚持,更得益于水文大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水文软实力的不断提升。

    “求实、团结、奉献、进取”是水文行业精神,何口水文站一直在努力践行这种精神。何口水文站的职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防汛抗洪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极高的赞誉。他们经受住了历年无数次大洪水的考验,最值得提及的是1975年、2000年和2004年三次特大暴雨洪水的考验。其中,决战2000年7月澧河大洪水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2000年夏季,受西南暖湿气流和低空切变线的共同影响,自6月下旬至7月上旬,沙澧河流域出现了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日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的降雨多达4次,且持续时间长达20天,导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出现了4次超标准洪水。

    何口水文站当时条件很艰苦,站上人员又少,测流条件又差,工作任务又大,但在站长路松奇同志的带领下,他们分工明确,措施得当,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的活,测流断面距站房有300米远,看了水位马上要回去发报,测流量有时只能一个人,可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测到了建站以来的最高洪水位、最大流量。

    共产党员朱耀伟同志,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在抗洪测报中,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的小孩还不到4个月,家里老人身体不好,本想将爱人和孩子带到站上,但是由于天气阴雨连绵,洪峰连续不断,只好将爱人送走。7月15日,乌云如墨,暴雨如注,河水猛涨,需要新设水尺,他毅然跳进急流中,排除漂浮物,设立水尺。在水中他的腿被树枝刺破,献血直流,双手布满了血泡,但他不叫一声苦。家中小孩发高烧,他也顾不上回去看一眼。站长路松奇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一连二十几天守护在站上,家中老父亲生病住院,都是兄妹们在医院照料,直到几天后洪水退去,他才赶到医院。王建民、周政辉两位同志同样几天没睡上一个囫囵觉,一次到河边观测水位时,由于路滑,不慎跌倒河边,差点掉进深水中,待两人急慌慌爬上岸,发觉裤腿已湿了大半截。

    20天流血流汗的付出,换来的是一组组及时准确的测报数据,那场洪水,他们共拍发水情电报百余份,做预报3次,绘制水位、流量曲线,降水量等值线图4份。他们准确的测报和预报,使得省市防汛指挥部门适时、正确决策,使上游泥河洼滞洪区两次分洪,确保了京广铁路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受到省、市政府的通令嘉奖。

    类似这样的抗洪测报经历,在他们的水文生涯中不知经历了多少次,4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在这种被喻为“人水博弈”的水文测报工作中摸爬滚打,在与亲人长年聚少离多的歉疚中,在城镇的繁华与乡野的寂寞的巨大反差中,能够平衡心境,抵挡诱惑,固守心底的那份平静、那份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坚守。他们虽是平凡的人,但他们对本职工作伟大的追求和极强的责任感深深感动着身边的人们,并给人鼓舞和力量,给人启示和感悟。他们是最美水利人!

本文相关信息
本文暂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河南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     电话:0371-65571718     邮编:450003

豫ICP备150133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