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部栏目
  • 全部栏目
  • 水文要闻
  • 工作动态
  • 行业信息
  • 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
  • 政策法规
  • 规范标准
  • 通知公告
  • 水资源监测
  • 水环境监测
  • 水情信息
  • 专题专栏
您现在: 首页 » 水文文化 » 精神文明 » 最美水文人 » 正文
安阳水文局弓上水库水文站站长李林周同志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 2013-06-10 08:04:20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710

    在太行山区大山深处,在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淅河上游坐落着一座弓上水库,这里有一位见人就笑,不善言谈的中年男子名叫李林周的高级技师。他参加工作34年来一直在太行山区最艰苦的基层一线工作,他以站为家,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山间小道留下他一串串脚印,凝聚着他多年的汗水,他测整报的资料,每年在全局评比中都名列前茅,多年被安阳水文局评为先进个人,他负责的弓上水文站2002年荣获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先进报汛站,2008年度荣获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先进报汛站。他取得成绩的背后,包涵了他对水文工作的执着和热爱,展现了他几十年青春和汗水的凝结,智慧和奉献的光彩。

    一、尽心尽责做好测报工作

    李林周是水文世家,1979年10月他子承父业当上了一名水文勘测工。选择了水文也就选择了寂寞孤独,选择了以江河为伴,接受与家人长期分居的考验。34年来,他先后在横水水文站、天桥断水文站、弓上水库水文站洒下过辛勤的汗水,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风华正茂的李林周在老水文职工言传身教影响下,通过自己刻苦努力,很快就能独立胜任站上的各项测报任务。89.8那场大洪水来袭,使他平常所学的水文测报技能得到了全面检验。1989年8月6日,天桥断水文站上游地区普降大暴雨,从水情电报发来的信息推断天桥断水文站将出现一次较大的洪水过程。当时老站长冯殿臣同志因工伤刚去安阳看病,根据以往的资料相比对,断面内的大部分测点有可能超出流速仪最大5m/s的测速范围,唯一可采用的测流方法就是浮标测流,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几个年轻同志来说,碰到这么大的洪水毕竟还是第一次。在这紧要关头李林周同志及时组织站上3名青年同志和一名临工,准备好浮标物料、架设起经纬仪利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及老同志的身传言教,严阵以待迎接大洪水的到来,在整个持续的洪水过程中他们连续奋战了72小时,采用浮标施测10余次,在15:20分时抢测到了860m3/s洪峰流量,校核无误后及时把水情电报发到各级水情部门。当时天桥断缆道刚改造完毕,在这次洪水的消退阶段,林周同志组织站上同志用经纬仪对缆道的计数器进行了率定。李林周同志在紧要关头,大胆负责的工作态度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这一次的洪水考验让李林周同志技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对他的成熟和成长也是质的飞跃。

    李林周同志有了这次出色的表现,领导就发现了他这个千里马,以后站上有特殊任务就交给他负责完成。1990年,站长冯殿臣同志去开封参加为期一年的站长培训班,安阳水文分站领导首选李林周被任命为代理站长,他不负众望和领导的期望,带领全站同志齐心协力,较好的完成了天桥断水文站全年的降水蒸发、水位、流量、沙量、水温及3个雨量站的测验、整编、报汛工作。

    天高任鸟飞,水深任鱼游。李林周同志在天桥断水文站短短3年的锻炼和考验,他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更好地发挥他的作用,领导给他更广阔的天地任其去施展,1991年李林周同志被正式任命为弓上水库水文站站长,他一人承担着该站的所有测整报任务。弓上水库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除了必须完成水位、雨量、土壤墒情观测报汛、水文调查、水准点及水尺校测等工作外,还要独自承担林州市临淇、东姚和山西省马家庄、桥上等8个委托降水量观测站点的技术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工作环境十分艰苦,他所管辖的委托站点分散,距离较远,交通不便。他家距水文站30多km,且家有年迈老母和不更事的儿子,但他为了做好本职工作,常年吃住在站上,其辛苦程度可以想象,但他始终没有任何怨言,默默地常年坚守着水文阵地,为当地防汛抗旱农业减灾做着不懈努力和贡献。

    二、认真做好委托站的管理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各基层测站下属委托雨量站的管理不断发生着变化,管理方式的变化、委托费用的变化等带来的问题接踵而至,这给李林周同志出了不少难题,但他都能出主意想办法个个突破。90年代初,大部分雨量站都委托在乡镇的总机值班室内,在汛期2个小时量一次雨或发水情电报的工作常处于不利的局面,单位小集体的管理模式往往会出现几个人去分享一个月十元至二十元的委托费,这样导致的结果委托员缺乏责任心。发现这个问题后,李林周同志找到委托的相关人员进行协调,建议从集体委托改为家庭式委托,从92年开始他把委托雨量站建立在以家庭管理的模式上,这样的模式责任人具体,不推诿,便于管理,有利于工作,他的大胆尝试收到了明显效果。

    90年代我们国家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城镇乡村的人们为了致富大多数是早出晚归或不归。弓上站除3个报汛站汛期采用自记雨量器外,其余5站,汛期均采用12段制(2小时)人工测量。如何做好雨量站的管理工作、是摆在他面前的又一课题:这些年尽管委托费是逐年增加,但不足于养家糊口,让委托员每天24小时值守,观测员的积极性不高,这样造成收集的资料缺测的现象时有发生。遇到新问题,他总是自己想办法解决。为此,他开始留意机关仓库各测站更换下来的自记雨量器大件,更换一下仪器的机芯、齿轮、浮子、浮子室、笔档、橡皮圈等,只要仪器口径不变型和浮子室相匹配,注入水量和记录量纵横坐标成450,经过李林周的巧手进行组装调整后,竟然都能投入使用。截止到97年他对大峪等5个非报汛站配备了能自记的仪器。他把旧的仪器变废为宝,既减轻了观测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观测精度。自记雨量计能否正常使用,关键在于平时的维修管理,为了观测员便于操作,他编写了10余种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排除方法供委托站人员使用。对委托员不能解决的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处理。这样的处理办法使得多来年收回的资料效果较好。

    三、利用所学知识,破解一道道水文技术难题。

    90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李林周竟能发现水位过程线上不规则的锯齿型,会影响年径流的计算。他通过水量调查发现:天桥断水文站上游3km处有个发电站,因枯期电站聚水发电,出现了在水位过程线上逞不规则的锯齿型,水位的代表性较差从而影响年径流的计算。找到原因后,他运用所学水文知识主持完成了n=f(N)率定,用单机日发电的电功数W,水头H计算出日平均流量Q(Q=W/24×9.8nH),达到与实际相符的校正效果。

    1991年9月--1994年11月,李林周同志参加了长江水文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学习,他非常珍惜这3年的学习机会,毕业后,他把学到的知识自如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弓上水库位于太行山区,每年的12月及次年的1月份会有一段时间的气温在近00.—-100.徘徊,这里的库水面会结冰,严重时冰厚达20cm左右。每年逢这期间水库内的直立式水尺既即使是钢材质也会被抬升或被游冰折弯,这给水位观测造成不便。为了解决水尺防冰抬和碰撞问题,他建议在大坝上建立倾斜式水尺。2009年7月他利用弓上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带水文机会,主持完成了大坝直面40m×0.50m×.025m钢筋混凝土槽钢面倾斜水尺基建任务,期间他科学施工、精心管理、水尺的除锈、刻版、喷绘都得到局领导的一致认可。通过09年、10年冬季的运行情况看,改变了水尺年年坏、年年修的局面。

    四、热心帮助他人,搞好站群关系。

    在他完成好本站工作的同时还热心帮助邻村义务搞测量。2006年弓上水库往原康镇2万村民饮水工程需在河谷纵深百米的山间进行高程测量,他发挥专业特长,不计报酬,架镜60余站完成长3km的高程测量。

    五、全力以赴完成水文设施建设和中小河流域建设任务。

    2006年6月,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安阳水情分中心全面开工建设。林周同志在完成繁重的防汛测报工作任务的同时将面临着8个雨量观测站点信息采集系统与配套工程建设任务。工程建设,是一个全新的任务,在任务与压力面前,他沉稳坚毅,勇于挑起了建设重担,在土建工程及设备安装中,林周同志工作完成得质量之好、考虑之细,受到了运行管理单位及设备安装单位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并在工程建设总结会上,向其他10余个水文站做了推广性经验介绍,为今后水文部门开展土建工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2年11月中旬至2013年5月下旬,安阳水文局中小河流域林州市巡测基地中心站建设征地手续的相关工作任务,局领导交给了李林周和郝增法同志负责。面对这一项时间紧任务重的全新工作,他们感到是压力也是动力,同时也是领导对自己的信任。真是万事开头难,往开发区管委会找一块适合水文建设基地真是难上加难。他们在林州市区租了一间简陋的房间,他们骑着摩托车一天天的跑,数九寒天也没间断,他们的手冻裂了,脸冻红了,脚冻肿了,找一个个领导、递上各种文件及水文发展方向理念的材料,争取当地政府领导及早批复立项。他们为完成好此项艰巨的任务付出的太多太多。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12月22日开发区管委会领导终于同意在金鑫路与东环交叉处调配给一块5亩的建设用地、并办理了相关手续。

    天道酬勤,他聘借着多年的付出和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在全省水文系统竞聘高级技师考试中,他成功遴选为唯一的一位高级技师,为安阳水文局增了光添了彩。

    李林周同志是一个性格较为内向、不爱张扬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求实、团结、奉献、进取”的水文行业精神,展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与追求,他是一位水文战线上的最美水利人。

本文相关信息
本文暂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河南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     电话:0371-65571718     邮编:450003

豫ICP备15013334号-1